一则他没有温国明这样有大才干的人帮他出谋划策,没有萧家军那么多识文断字的兄弟帮他抄写一遍。
康亲王所谓的“看过”,不过是把那两箱子《百官行记》翻阅过一遍而已,并且因为时间紧急,仅仅是做到从头到尾翻阅一遍都十分勉强。
不过好在《百官行记》实在太重要了,康亲王不辞辛劳,一改原先略显散漫的态度,夜以继日、连篇累牍的阅读,居然就把两箱子书读了个大概,特别是对于其中记录的几位显眼的高官,康亲王更是格外留意,虽然没有来得及做系统的节略,但也特意打了点小抄。
因此看到这种程度,大约也只可以用“看过”两个字来形容了吧……
康亲王心怀鬼胎,对于皇帝的问题,他当然不会如实回答,能答道这种程度,已经算他十分老实的了。
“胡说!”
可是皇帝早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早已断定康亲王赵希已经读过《百官行记》了,任凭他这个弟弟怎样的掩饰,皇帝都不会相信的,更何况康亲王的解释也是十分无力的。
正在这时,老相国卫玉章也匆忙赶来了。
同皇帝一样,他在京城洛阳里也是广布耳目,得到消息的时间一点也不比皇帝迟,之所以来的晚了一点,只不过是他住的离皇宫的距离更远,并且因为年纪更大,腿脚不灵便而已。
只见他从绿尼大轿上走了下来,径直走到皇帝面前,一边拱手施礼,一边询问道:“皇上,这是怎么了?失火了吗?”
因卫玉章“帝师”的身份在,算是皇帝和康亲王两人的老师,因此讲究尊师重道的皇家不可能对他无礼,皇帝和康亲王也赶紧以弟子的身份回了礼。
皇帝则是回答了卫玉章的问题:“发生什么事了?师傅倒可以问一问萧文明。”
皇帝、萧文明、康亲王,被烧毁的六口箱子以及另外完整无缺的两口——加起来一共八口大箱子——这些元素凑在一起,以卫玉章的老谋深算,他其实已经猜出发生了什么了。
只不过原本已经约定好了,昨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一早——就要由温伯明督促萧文明,把他们所掌握的六口箱子《百官行记》送到卫玉章的府上。
可没想到这些东西现在居然出现在皇帝的宫门前,并且还被几乎全部烧成了灰烬,这是卫玉章所始料未及的,并且也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怒。
然而这位老相国当着皇帝的面,不便轻易发作,事后温伯明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说是今日一早,皇上就派了传旨的太监以及皇城司的冯海峰,亲自过来讨要《百官行记》。既然是皇帝的旨意,那么萧文明和温伯明便无法违抗,并且冯海峰等人盯得紧,一点空子都找不着,送《百官行记》给卫玉章的事,便也就只能作罢了……
卫玉章也是知情之人,萧文明略微解释了两句之后,他便了然了,甚至已猜出焚毁《百官行记》本身也是出于萧文明的故意。
然而他的宗旨,一向就是维持整个官场的稳定,对于《百官行记》这种能够动摇整个朝廷基础的大杀器,卫玉章自己不会去用,也不希望别人去用——昨天他叫温伯明把原件送来,其实就是怕萧文明用来兴风作浪。
就算东西真到了他手里,卫玉章也会选择藏起来绝不示人,甚至同样一把火烧掉亦未可知——反正温不明抄写上来的节略,卫玉章这边已经拿在手中了,就凭卫玉章现在文官领袖的身份,多掌握一些官员们的罪证,对他而言也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此卫玉章接过萧文明的话头,十分流畅地唱起了高调:“这所谓《百官行记》,据老夫所知,乃是那阉人六麻子暗中抄录下来的,其中真真假假难以判定,要老夫看其中大多数也不过是捕风捉影、危言耸听罢了。即便是有些能够查证,也无非是寻常小过而已。一把火烧了正好,也免得落入别有用心之人的手中,反而闹得官场上人心惶惶、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