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得不偿失。”
康亲王脸色一沉:“皇上的旨意说的明白,就要今日将戎羌攻城的部队驱散,时间紧迫,哪还容得这样磨磨蹭蹭的?要等戎羌工程,咱们再发动进攻,若是他们今日不攻、明日不攻,一年半载都不攻城,总不见得咱们就永远等在这里了吧?”
康亲王这几句话似是而非,可偏偏这时的萧文明却找不到可以反驳他的理由,略一愣神,身后已经响起了隆隆战鼓,大齐军队的总攻比预定更早的发起了。
总攻发起的时机,不是戴鸾翔计划的那样。
可发起的模式依旧是他的那一套。
康亲王的才能不过如此,让他完全独立自主地组织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实在是强人所难,他也只能照猫画虎,就按照戴鸾翔一开始的部署,组织这一场决战。
然而两军交战不像考试答题那样,只要照着学霸答题的套路照抄,学霸能得多少分,那么抄作业的人一样能得多少分。
在战场上同样的作战方法,在不一样的时机施展出来,效果便会大相径庭,甚至是截然相反。
还不光是时机的问题,或许仅仅是因为下达的命令的人发生了变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说按照原先的计划,由戴鸾翔亲自下达命令,攻击的效果能有一百分的话,那么由康亲王过早的发动的总攻,其效果可能就只剩下了六七十分了……
只见按照计划,三路大军分别由三位戴鸾翔亲手带出来的大将帅领,从左、中、右三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向戎羌发动进攻。
计划如此执行,萧文明和戴松一开始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三位将军执行得也是一丝不差,所带领的人马、所行进的路线,都同戴鸾翔一开始的部署一模一样。
然而隐约之间,他们却感觉到这三路人马出动时候的气势和决心,似乎存在很大的不足,正是要一鼓作气,以无畏的精神,发动排山倒海的进攻的军队,这时却被笼罩上了一层怀疑而又犹豫的阴影。
而就是这层犹豫和怀疑,让对面的戎羌找到了可乘之机。
说到底还是康亲王发动攻击的时机太早了,戎羌这边虽然准备工程,但是毕竟还没有实施,他们自身调整的速度又很快,一见有中原大队人马铺天盖地一般发动总攻,戎羌骑兵便赶紧放弃了那些工程的器械,转身跨上战马,便向大齐军队展开了反冲锋。
戎羌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也不愧是生于战斗的民族,简简单单的一个反冲锋,便被他们执行得魄力十足。
大齐军队这边虽然是三路出动,可戎羌这边却只一路进行反击,将驻扎在洛阳城下玄武门前的全部五万戎羌骑兵集结成了一只大军,直挺挺地便向大齐军中路的那一只军队直扑过来。
按照原先戴鸾翔的设想,戎羌既然发动了攻打洛阳城墙的行动,必将投入大量的兵力,少说也是全部兵力的二分之一。
这些人爬上城墙,便会受到镇守洛阳的御林军的牵制,一时半会儿是没法从城墙上下来的。
那么大齐军队正面,面对的敌军总数就会从五万人,狠狠地打一个对折,变成只剩下两万五千人左右。
而此刻,戴鸾翔这边则有十万之众,除去一部分预备队,分成三路之后,每一路都有三万人,虽然战斗力要比戎羌差上不少,但是人数上却占有巨大的优势。
更何况这样的优势,兵力一共有三支,同时从三个方向发动进攻……
这样的精心部署,必然能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占据优势,然后洛阳城里的御林军再乘势反攻,那么这一场仗也就赢下来了。
然而由于时机不对,现在戎羌却能一下子集结起全部五万人马,并且指向一个方向发动反击,这样一来,每一路的大齐军队面对的都是战斗力要强过自己、人数也要比自己更多的戎羌铁骑。
大齐的军队,已经处于双重劣势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