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改变主意,那之前的苦也就白吃了。
“什么都要——绸缎、麻布、皮革、茶叶、铁器……全都要。”
好家伙,这个富山吉秀就跟鬼子进村一样,还有他不要的东西吗?
错了,富山吉秀不就是个鬼子吗?也难怪他这副德行了。
可是别的还好说,倭国不是盛产刀剑吗?怎么连中原的铁器都要?
奇怪了。
于是萧文明问道:“不对。你们不是以倭刀为豪吗?怎么还想着从我们这里进口铁器,安的什么心?“
“萧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我国的刀剑确实精良,却同进口铁器不是一码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倭刀的质量的确著称于世,但是在倭国这也是一件十分难得和昂贵的商品。
锻刀的时候不仅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熟练的工匠,培养工匠的时间更长。
而武士花大价钱购买了倭刀以后,还要每隔几天都要进行复杂的保养。
以上尚且不论,最关键的是倭刀铸造所用到的材料——玉钢——的产量非常低,根本就无法让倭刀做到批量生产。
按照富山吉秀的说法,能够生产玉钢的,也就是倭国东北的那几个小村子,一年的产量就那么几百斤不到一千斤,倭国各路诸侯竞价购买,分到每家势力名下的,也就这么几十斤,能够打造的倭刀不超过十口。
这样金贵的东西,只能配备给少量精锐武士,根本就不可能,让大批普通士兵装备。而要装备普通士兵,就只能用那些批量生产的普通兵器。
而倭国本身铁矿的储量并不高,质量也并一般,因此才不得不从大齐朝进口铁器,拿到倭国之后再重新铸造。
在实际的历史当中。
日本国就十分看重向中原王朝进口铁器,其中的原因,中原王朝不会不明白。为免养虎遗患,中原王朝是向来禁止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出口刀枪等兵器的。
而狡诈的日本人,这时就耍一个心眼,转而进口其他铁器,就比如说用铁量很大的铁锅,将其运回日本之后,重新融化冶炼,再打造成兵器。
中国人在斗心眼的时候,日本人还在树上摘桃呢!
就日本人这点小心眼子,怎么可能瞒得过中原王朝的那些官僚呢?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朝堂上你死我活的争斗,人精见多了,还看不穿日本人这点小花招?
于是乎,对于日本出口的限令清单一再加强,到最后,出口给日本的铁锅数量、尺寸、重量,都会有明确的限制,总算把这条漏洞也堵住了。
跟我斗心眼,你小子还嫩点!
对倭寇这样防备,自然是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但是未免也有些人太过于杞人忧天了。
其实只要中原自己保持安定、团结和不断进步,那就凭倭寇这几个人、几块地,能掀起什么风浪?
在交易的时候,萧文明多加小心一点就可是了。
所以说,无论是做生意也好,还是与人交往也好,并不要执着于别人能从你这里拿到多少好处,而是要关心自己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取得多少进步。
所谓内因大于外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倭寇这边,能给萧文明的帮助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那种用来铸造倭刀的材料玉钢。
这样东西,萧文明一定要多搞些在手里。
倒不只是为了用这几块钢铁造几件兵器,而是要想办法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进而继续提高质量和产量。
特别是产量。
萧文明的科技树可并不只是想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而已,那是要向造枪、造炮发展的。
而用现在的这些钢材制造东西,萧文明真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塞上火药、插上引信、拿火一点,弄不好子弹没打出去,枪炮自己就先炸了膛——敌人没打死一个,反倒把自己人炸伤了一大片。
所以说材料问题,是萧文明要着重克服的。
因此萧文明便对富山吉秀道:“你口气倒不小啊!一开口就要这么多东西,你吃的进去吗?有那样好的胃口吗?东西我可以给你,你用什么来买?我给你指条明路,你就用造倭刀的玉钢来换。我可以给你高价,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