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帮结伙(2 / 3)

三优是省属重点企业,年营业收入十个亿,利税3个多亿,创汇2000万刀,关系和能量自然不差,了解到文章作者跟东华有关系。

于是东华的货款就被压下了,东华重工的业务上门几次,孙旭友跑过去喝了一次大酒,才把事情揭过去。

但是自此之后,三优所在地黑坨乡的老百姓在不断的找企业麻烦。

主要反映地下水问题。

黑坨乡就在海边,浅层地下水是卤水,只有打深水井才能打出甜水。

三优生产用水使用的是深水井,年耗水2000万方。

这些年三优带动了地方,也消耗了资源。

去年夏天,老百姓忽然发觉家里压水井的水变卤了,查来查去才明白,原来是地下水位下降了,30米的水井被海水倒灌了。

怎么办?

只能重新打井,打到50米,那也得花几千上万块钱,这钱有点冤枉,于是就把账算到三优的头上。

另一世,当地百姓靠企业活着,企业稍微打点打点就能平息事态。

可这一世有了东华,三优并不是香饽饽,想用通常手段稳住闹事的百姓,就有点难了。

三优也认识到消耗地下水办工业确实有问题,今年年初就研究新的供水方案。

方案出来后发了愁,因为造价太高了。

新的供水方案,是从蓝市市区的沙河水库引水,供水管道长72公里,采用管径1000毫米的螺旋焊管。

再加上占地补偿、建造加压泵站、水厂水塔等,算下来需要投入1.18亿元。

实施上游水库长输管线供水之后,年输水6000万方,将来三优扩产一倍也能满足。

这个方案是由蓝市供水公司做的,方案有点黑。

全程钢管其实没必要,穿越农田耕地的地方可以使用水泥管,造价能大大降低下来。

可是,这个方案是由市里认可的,这个钱恐怕是得出了。

当陈立东给老四打电话,说想与三优合作搞盐化工的事情后,老四就说了三优为地下水发愁的情况,并直言不讳地跟陈立东说,三优的部分领导又在责怪东华,没有唐文亮点火,可能没这些啰嗦。

陈立东一听也是牙疼,唐文亮状告三优他都没听说。

集团的大事小情多了,正所谓不瞎不聋,不当主事翁,啥都管得把他劈成八瓣。

现在要想拉拢三优,就得把疙瘩解开。

没办法还得自己去跑一趟,一点二个亿的输水管线,在陈小二这里算个事儿?

于是,电话再次打给老四:“跟你们领导说,就说我去拜访一下。”

三优的董事长叫董学成,省属重点企业一把手与厅级干部平起平坐,但是对陈立东的到来也不敢怠慢。

这几年华夏有些企业争着上世界500强,华

夏国企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但是东华就是不上。

听说,东华资产上百亿,营业收入超百亿,利税总额超过40亿,相当于三优的10倍。

甭管国企民企,实力决定地位。

俩人见面后扯了一会儿淡,陈立东开始说正题:“董叔,听说您要建长输管线供水,我有点想法跟你商量商量。”

董学成一愣,刚才陈学义只跟他说陈立东来拜访,好像是合作投资的事情,难道是合作投资供水工程。

只听陈立东说:“我们东华钢铁和其它几个厂子也是耗水大户,尽管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水循环工艺,但是累积起来对水的消耗也不可小视,所以我想跟您一起建供水工程。

我建议选合适的位置建一座水厂,水厂从上游水库引水,然后分两条管道出来,一条供三优,一条供东华。

水厂采用运营模式,水费由我们两家按用水量分摊,运营成本摊销进水费。

将来供给造纸厂等其它用水大户,甚至可以向这一带的乡镇居民供给生活用水。

水厂由我们两家投资,工程建设费用由我们两家均摊或者商定一个投资比例。

输水管线的管材可以由东华出,材质保证A+级,价格打八折。

工业用水,我们东华计入成本的价格是每方一块二,我估计一方水的利润能超过5毛,水厂一年的利润就有几千万,投资有几年就能回来。

董叔,您觉得怎么样?”

董学成一听就明白,这么搞肯定行:陈立东这次来,称得上患难与共、风险共担。

有东华介入,投资压力去掉一半,三优掏钱就没那么困难。

水厂建成后,完全可以采用运营模式,单独核算成本、收取用水费用。

有东华加进来,用水量增加,收入扩大,成本摊薄,如果增加其它用户,就能产生效益。

这么一来,建设水厂,改变供水方式,简直就是坏事变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