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战争危机(1 / 4)

威楚市金山铁厂,是滇省排第二的炼铁厂,它的历史要从四十年前算起。

在前往金山的中巴车上,张鹏给考察团讲述着金山铁厂的历史。

建国初期,金山一带发现了铁矿,老辈人萌发了建铁厂的念头。

经过勘察选址,最终确定将铁厂选址在城南黄土坡脚的土主庙上。

当时穷困落后,条件艰苦,创业者身着羊皮褂,脚穿稻草鞋,用一根扁担一对筐,一把砍刀一柄锤,自己伐木、开石、做瓦、烧炭,在荒原上用一年多的时间建起了炼铁厂。

最初的炼铁厂只有一座20立方米的小高炉,工人不到200人,投产后动动停停,年产铁只有300吨。

1958年,在全国大炼钢铁的浪潮中,金山铁厂开始扩建,计划新建小高炉11座。

几年后,新建的小高炉有的只投产了几十天,有的还没投产就已经报废,1962年金山铁厂被上级停产。

1969年,省里决定恢复金山铁厂,开始对原来的小炼铁厂进行技术改造,修修补补,一直到1981年才实现盈利。

由于金山铁厂生产的生铁含有天然的磷、铜、钛等有益合金元素,使其具有特殊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冲击韧性,是生产耐磨铸件的特种生铁,不用人工添加合金元素,而用高炉直接冶炼,这在国内外都是没有的,这也是铁厂一直固步自封没有发展起炼钢的一个因素。

十几年后,金山铁厂已经发展到职工3000人,主要设备有高炉2座480立方米,年生产能力28万吨生铁的能力。

金山在威楚市的东部,相距80多公里。

中巴车在一个多小时后驶入金山县城,沿着中心主路向东开了几分钟后,右拐向南,没多远就到了金山铁厂。

金山铁厂已经停产5个月的时间,企业已经破产,忙碌的是工作组。

工作组组长由县府一把手张昌明担任,今天他和县里有关的头头脑脑全部等在厂子里,迎接考察团一行。

一番寒暄后,众人先到一间会议室里听取了铁厂有关情况汇报。

张昌明的汇报比张鹏半路上的介绍要详细多了,重点说了这两年的经营情况,倒闭原因也没有隐瞒。

铁厂倒闭的大体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管理落后;二是受到三角债和市场低迷的冲击;三是在建的炼钢轧材工程中途停工,占用资金4000多万。

目前,铁厂的资产已经全部抵押给银行,没法进行融资,省市已经累计投入了1.5亿元也没把它救起来。

职工的工资在去年8月开始停发,停产前已经欠了三个月,拖欠的各种保险费用也有620多万。

听完汇报后,张兵说:“我们是奔着收购这家厂子来的,我想看一看它的设施设备,有形的资产我都要看,请安排一个熟悉情况的人带着台账跟我走一遍。”

这属于正常流程,张兵作为东华集团的总工程师,是这宗资产交易的主导人。

于是,接下来就要把这家工厂走个遍,主厂外的也要检查,账实相符之后才会讨价还价。

金山铁厂还是有点货的,主厂区占地超过4000亩,除了两座高炉之外,还有配套的两台3000KW余热煤气发电机组,年发电能力达3600万度以上;两台15立米的烧结机,两台1800KWA矿热电炉、年产硅铁2500吨。

此外,还有年产5万吨水泥车间一座、年产150万块渣砖生产线一条、年产1万吨耐磨铸铁车间一座,以及匹配的原料加工、机修、铸造、运输设备。

还有呢,矿场两处:分别是益昌铁矿山、豹泉熔剂矿山。

益昌铁矿距离主厂区有一百多公里,溶剂矿山也有15公里,将安排在之后的几天去看一看。

张兵对采矿方面了解不多,但还是先拿到了矿山勘探资料和这几年采矿的数据,邮寄回总部,请有关部门分析。

清产核资的事情,市里和县里正在操持,嘉佳的投资部长刘子涵负责全程跟进这些情况。

张兵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启动复工这家铁厂,需要安排哪些建设项目,增加哪些设备,使用什么工艺,生产什么产品等等。

陈佳宁负责考察投资环境,包括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甚至还要与原铁厂的负责人谈心谈话。

市商务局和金山县都安排了专人,陪在考察团这些人的身边。

张鹏已经吹过风,这是大金主,谁也不能出一点闪失,出了问题马上停职查办。

威楚市委主要领导南宫岳还在燕京开会,张鹏已经向他汇报了陈佳宁所说的西南基地的概念,听到这个消息,南宫岳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回来。

张鹏提醒他先去一趟蓝市,见一见陈立东,找正主商洽一番。

东华和嘉佳之所以跑到西南建基地,是受了安老和陈佳宁的姥爷吕老爷子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