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
于是,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拟定年号为——嘉靖!
朱厚熜继位不久,下令让大臣们一起商议兴献王的尊号,就关于以谁为法理上的父亲一事展开议论。
史称大礼议,议论时间长达三年半……
显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爹问题,而是朝廷究竟是谁当家做主的问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政治问题。
三年半的时间内,大明朝廷争论得厉害,几乎每月都有人因为建议朱厚熜认朱祐樘当爹而被打出朝堂。
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的三宣六慰逐渐被此时兴起的缅甸东吁王朝吞并。
三宣六慰的土司们上奏云南布政使司请求支援,甚至于还有人专程赶赴北京求援,奈何……朝堂上都在热衷于给朱厚熜找爹,实在没空搭理。
于是,东吁王朝趁机吞并三宣六慰,明朝在东南亚的霸权由此宣告结束。
练习时长三年半后,大礼议终于结束,朱厚熜靠着超级辨才张璁一番引经据典的鸿篇巨制,终于确定了继统而不继嗣的继承法理。
也是因为大礼议之争,朱厚熜争取到了大量支持自己的人才,正式开启嘉靖新政,领头羊自然不必多说,舍张璁其谁。
因为要避朱厚熜名讳的原因,朱厚熜甚至亲自给张璁改名,改称张孚敬,可见宠信。
不愉快,但正德朝的旧人,他可没留着碍眼。
正德十六年五月,朱厚熜罢大理银矿,同月诛杀钱宁,六月诛杀江彬,同时释放内苑的珍禽异兽。
正式掌握大权后,朱厚熜倚重张璁、桂鄂,整顿朝纲,推行新政。
先裁司礼监的权力,又撤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加强对宦官的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
同时,用人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他比较注意以人品和才干选拔官员,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
朱厚熜表示:如果有才识优异堪当重任的,应当不拘资格,从公举荐,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应当酌情简用,不许避嫌推托。
嘉靖八年,根据吏部尚书方献夫的上奏,朱厚熜下令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
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
这项制度经过朱厚熜裁定后成为永制,即便是他亲娘蒋太后的娘家、老婆陈皇后的娘家也不准爵位世袭。
针对的就是从洪熙朝后,开始的外戚爵位世袭问题,毕竟,在他看来,朱家的人世世代代吃俸禄已经够可怕了,连外戚也要跟着世世代代吃俸禄,这不扯淡吗?必须撤。
撤完外戚的世爵后,朱厚熜发现这操作是真的香,于是后面又对朱家人下手了,毕竟天下姓朱的这么多,不少人都出五服了,跟他也扯不上什么好关系,还是削减俸禄拿来自己用比较合算。
啊,当然,这个操作我只能说干得漂亮,虽然朱厚熜的初心可能并不是让朝廷变得更好,但只要那些藩王能被限制,那就已经是让明朝变好了。
除此外,于朝廷经济上,朱厚熜再次严惩贪赃枉法,清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田于民。
明朝从弘治到正德年间,已然有人时常提及土地兼并问题,奈何,想搞的人没那个能力,有能力的人又不想搞,于是问题一直拖到嘉靖朝。
朱厚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奈何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拿皇庄、勋贵庄田开刀,却拿士大夫兼并的土地毫无办法。
嘉靖九年,内阁大学士桂萼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及编审徭役,也就是一条鞭法的初始版本开始登场,朱厚熜批准施行。
奈何,第二年桂鄂因病乞休,归家养老,于是一条鞭法在嘉靖朝就这么冒个头……没了!
至于文化上,朱厚熜自继位后就马上开始整肃科举制度,以确保科举选举的良性发展。
他与张璁倡导整顿学政,以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
可以说,朱厚熜执政前期,两个字,靠谱,四个字,十分靠谱。
经过他和张璁、桂鄂等人的一通操作后,明朝的文化、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史称天下翕然称治。
晚明的市井文化,由此登上舞台,什么颜色文大行其道,男人涂脂抹粉,也是这个时期的发展。
同时,张璁认为科举考试在当时存在着两大弊端,即应试文体不正和主考官不得其人,并认为这是改革科举制度的突破口。
为此,张璁提出了两大对策,一是考试文体务必要平实尔雅,裁约就正。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
如果不是这样,必然不可用。二是各省乡试主考官应访查举荐翰林、科道、部属等有学识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为考官;在两京进行乡试的除了命题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两三人作为分考,以及时弥补主考之所不及。
一定要严敕各御史一同参加考试选拔,以保证选取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遏制私自举荐的风气
对此改革主张,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