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元武宗(2 / 3)

改革货币,颁行新宝钞的同时,明确宣布以前的宝钞贬值了,想兑换可以,以前的宝钞贬值一倍。

当然,这些宝钞虽然是朝廷印发的,但朝廷现在不想负责,谁手上有那些宝钞,就自个儿承担宝钞贬值的后果。

简而言之,海山把朝廷的烂账平摊到百姓头上了,这么做短时间内是可以改善一下经济的,因为人口足够多,一人承担一些足以解决。

但是,封建社会嘛,都知道,上头的问题通常都会经过层层累积,最后全部摊派到最底层的百姓头上,也就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所以这政策,看似在救经济,实则是在挖国家根基,牺牲长远的利益,换取一时的安定。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后代必须出一个狠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就是滚雪球,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爆炸,然后……大元跟世界说拜拜。

显而易见的是,武宗之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狠人,只有争强好胜的莽夫。

其次是铸造铜钱,以信誉稳定的金属货币平抑宝钞带来的货币波动,即大元通宝、至大通宝。

同时,扩大漕运,用充足的物资压下沸腾的物价。

忽必烈不是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由海路从江南运输粮食、物资到达大都,比陆路运输成本要低上大半。

咦?记得有人说杨广开凿大运河,利在千秋,所以他是兆古一帝。

那么问题来了,忽必烈也开凿大运河,所以他是多久一帝?千古?万古?太古?远古?(\u0027◇\u0027`)

说回正题!

北方从唐朝开始,已然渐渐不能满足朝廷对物资的需求,于是南方被二次开发,第一次是晋朝南渡嘛。

但最重要的一次却是宋朝南渡,带去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开发利用南方,不是有句话叫:苏常熟,天下足!

显然,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已经渐渐超越北方。

为什么聊这个呢?因为元朝,他是蒙古入主中原,那些元朝贵族,天然喜欢农耕文明,更喜欢圈地养马。

所以,元朝时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海山想要平抑沸腾的物价,只能从南方运粮。

问题来了,元朝对于南人,一直是持一种歧视的态度,对于南方,他们一向是以掠夺为主,什么发展,什么细水长流,他们不考虑,只有掠夺。

因此,在北方经济因为海运渐渐好转的同时,带来的是南方经济的崩坏,所谓拆东墙补西墙。

并且,元朝不仅用南方经济填补北方经济,就连草原,也就是漠北、漠南一带都是靠南方经济养着。

所以,元末那帮人为啥集中在南方?一个是因为元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北方相对稳定,一个是,南方实在是被掠夺得太狠了。

好比北方是个瘦子,南方是个胖子,胖子虚胖,瘦子只是看着瘦,有一天,瘦子打倒了胖子,然后持续吸血,于是,胖子倒下了,但他的身体里面却养出了几只凶恶的蛊虫,这就是元末了。

扯远了,海山的改革,基本就是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短暂安定,所以,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上位后才会立刻叫停他的所有政策。

毕竟这些政策实在是挺不住太长时间啊,要是不改,98年都够呛。

最后,海山在位时,似乎不满足朝廷只有上都和林、大都燕京,于是又营建了一个中都,大兴土木,最终未成,因为中都尚未建成,海山已经报销。

海山在位三年半,基本都在折腾改革,成效还没看到,就全被继任者元仁宗叫停,所以,他跟明武宗其实差不多,有人觉得他俩的改革其实是好的,但是他们在位时并没有成效,所以,终究并没有具体成果。

最后的最后,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

海山登基称帝,虽然主要是因为自己手握重兵,看着太彪悍,没人敢得罪,但次要原因却是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发动的政变。

假如没有那场政变,卜鲁罕成功拥立阿难答继位的话……两都之战估计得提前,上都一个皇帝、大都一个皇帝,最终鹿死谁手有点难说。

所以,尽管海山有些不爽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准备在大都登基,准备把自己无视的举动,但却也真吃到了爱育黎拔力八达政变的好处。

所以,海山继位后,立马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予其酬功,同时承诺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也就是说,海山死后,皇位归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至于海山的儿子和世?,得排在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当皇帝。

也就是因为这个承诺,皇位继承再次发生动荡,海山虽然信守承诺,一辈子没动爱育黎拔力八达,但这个好弟弟上位后,可没准备把皇位再还回去。

借用一句话:父有天下,岂能不传于子?

又不是没儿子,凭啥要传侄子?就因为一句承诺?

爱育黎拔力八达:那是皇太子答应的,关我这个皇帝什么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像朱祁钰答应百年之后传位朱见深一样,铖王朱祁钰答应的,关我景泰帝什么事?我有儿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