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公元694年8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放在端门外,铭记武曌功德。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周天枢,当然,没一些人说的那么玄乎,这就是一个给武曌歌功颂德的工具而已。
公元695年,武曌又改尊号了,同年,她的男宠薛怀义因为失宠的缘故,可能是气不过,于是一把火把天堂烧了,火势连绵,明堂也跟着被烧。
天堂、明堂全没了,武曌很气,于是薛怀义倒霉了!之后,武曌又下令重建明堂,嗯,安史之乱的时候又没了!
同年4月,天枢建成,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曌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之名。
还他喵是同年,武曌派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10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归附武周,被封归国公、左卫大将军。
似乎也是这一年,武周疆域达到1241万平方公里,武曌很高兴,于是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公元696年3月,重建的明堂落成,号为通天宫。
同年5月,营州之乱爆发,武周损兵折将无数。
公元697年4月,武曌铸成九鼎……真会玩儿!
同月,武曌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伐孙万荣,6月,孙万荣兵败被杀,营州之乱平息。
营州之乱对武周军事造成了一定打击,但却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之所以名气挺大,还是因为其对武周内政的影响。
营州之乱初期,武曌对继任者的期望更多是武氏,也就是武三思、武承嗣这些侄子身上,而不是亲儿子李显、李旦。
平叛时武曌不惜发兵二十万,为的就是让武氏建立功勋,奈何武氏表现实在太差,听说孙万荣势大,武懿宗直接临阵脱逃,把军械物资拱手相让。
武曌大失所望,随即听从狄仁杰劝谏,召回庐陵王李显,至于武三思、武承嗣……给你们谋划一下活路就算对得起你们了!
当然,狄仁杰的劝谏也是武曌放弃武氏的原因之一,狄仁杰那话说的好啊,儿子跟侄子哪个亲?从没听说哪家太庙会把姑姑供起来的。
于是,武氏扑街,李氏胜出!
继承人确立后,武曌开始了享乐之旅,大修宫殿、佛寺,还有……跟众面首寻欢作乐!
(有个问题,话说七八十岁的老人家真的还有那能力吗?纯好奇!)
武曌的面首很多,据说控鹤监什么的最初就是为了搜罗花美男,最出名的莫过于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了,据说跟上官婉儿都有点关系。
武曌晚年的时候,由于自身沉迷享乐,于是二张开始不满足于当个男宠,逐渐将手伸向朝政,打击武氏、李氏两大政治团体。
有人说武曌是故意这样,毕竟有吕雉的前车之鉴在,武曌也怕李氏复辟唐朝后会清算武氏,于是给两大政治团体找了个对手,促使两派联合。
从后面李唐复辟,武氏依旧活跃朝堂来看,这说法似乎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男宠什么的,武曌最多把他们当个玩物,真要说爱什么的,怕是在想屁吃。
帝王无情,两个男宠最后废物利用一下并非没有可能,相反,这可能性很大。
言归正传!
公元705年,武曌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冲入宫城,杀二张,逼迫武曌退位,武曌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
没错,又是玄武门,自从唐太宗开了个好头后,玄武门就成了李唐政变的打卡圣地!
这次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全程除了张氏兄弟扑街外,武氏、李氏两强联手,一个都没出问题。
话说武三思等人要不是后面交结韦后,还想来次女帝,不一定会被灭。
时间来到武曌的最后时光,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曌在上阳宫,仙居殿病逝,终年八十二岁,一代女帝落幕!
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同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的族人,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公元706年5月,武曌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话说武曌搞建筑是真的厉害,修的乾陵堪称华夏排名前五的帝王陵,嗯,牢固方面。
温韬带着数万大军都拿两人的合葬陵墓没办法,强,实在是太强了!
最后来个总结吧,这一生,大功有过,比如武举、科举、打压门阀,夺回安西四镇,以及继续实行均田制,重视农事。
史书评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大过同样不少,任用酷吏,以致人心惶惶,屠戮宗室,以致造反成群,男宠参政,君臣离心!
骂她的将她贬入泥泞,甚至沦落到跟慈禧相提并论……这大概是她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捧她的将她捧上云天,说她是千古一帝,足以和秦皇汉武齐名,武周天枢举世瞩目,四夷宾服,影响深远!
说她是千古一帝?嗯,女子称帝还被视为正统,她是独一份,按这么说确实可以,但和秦皇汉武齐名就有点过分了!
武曌要是知道有人这么捧她,真不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