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孔子(2 / 3)

有脾气的人,哪能受这气?一寻思,这卫国不待也罢,带上弟子就往陈国赶。

倒霉时刻来了,孔子一行人路过匡城时,因为误会让人围了5天,好不容易逃离,来到蒲地,又恰好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造反,得嘞,成功领取被围二件套。

再次逃脱后,孔子带着弟子又回了卫国,走是暂时不走了,毕竟来时候好好的,出不去了,你说咋整?

卫灵公,这家伙听说孔子师徒又回来了后,心情非常美丽,亲自带人出城迎接孔子一行。

估计孔夫子都挺懵的,合着前面厌恶我的不是你啊?变脸咋这快呢?都跟谁学的啊!

当然,这话最多也就能想想,不可能真说出去,师徒一行还要在卫国待下去不说,受人恩惠转头骂人什么的……人至少不能干啊!

这之后,孔子带弟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返回卫国,嗯,就来回折腾,图啥呢?

不图啥!主要是,一方面卫灵公的态度时好时坏,一会儿欢迎,一会儿厌恶,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去处,只能返回。

59岁时,孔子率弟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最后抵达陈国,霉运再次眷顾,又给围住了!

这事儿,陈国干的,派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师徒堵在半路上,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孔子师徒差点儿被饿死。

最后还是子贡,这位春秋第一外交鬼才找到楚人,说服楚国派兵迎接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被饿死。

次年,孔子在郑国都城和弟子走散了,老人家一个人守在东门等弟子来找他,那个样子被人嘲笑了,孔子自嘲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61岁、62岁这两年,孔子师徒一行离开郑国,跑到陈国,不顺心,又跑到蔡国,还是不顺心,又跑到叶国。

63岁时,老人家又又又被围了,被围在陈国、蔡国的交界处,又差点儿饿死,他的许多弟子也因此被饿出病来,还是楚国人救的。

65岁那年,吴国讨伐鲁国,两国大战一场后,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七十二贤之一)参战有功。

67岁,齐国讨伐鲁国,孔子的弟子冉求(七十二贤之一)带着鲁国兵马和齐国交战,获胜。

鲁国正卿季康子觉得很奇怪,你一个天天读书,从来没带过兵的家伙,为啥对打仗这事儿这么熟练?

冉求很傲娇,淡淡回答到:夫子教的!

季康子震惊了,厉害啊,不愧是叔梁纥的儿子,名将的本事是一点没落下,更厉害的是,他教的学生居然也这么厉害。

不行,这么个人才必须请回鲁国,于是,68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归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至此结束。

回顾周游列国的时光,让人不禁想要高歌一曲: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孔丘:……请正经一点!

通天博士:好嘞?(???)?

虽是游历多年,已是68岁高龄,但孔子却仍有从政之心,可惜,鲁国那些掌权者不愿意任用他,只将他高高供起,此所谓敬而不用!

69岁时,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至于妻子亓官氏,两年前便去世了,当时孔子还在卫国,连葬礼都没赶上。

次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昔日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71岁那年,西狩获麟,孔子认为不是好征兆,自言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君,杀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后,主动去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得到支持,他又向季孙请求出兵,还是遭到拒绝。

72岁时,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尸体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73岁那年,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靠在门前静静望着这个同样不在年轻的弟子,良久,笑骂一句,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

随即,孔子流泪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惜,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又说,夏代,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代,人死时在西阶殡殓,商代,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

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而他的祖先正是殷商人!

子贡来见他的第七天,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去世后,不少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他守墓六年。

同时,弟子及鲁国人在孔子墓旁安家的有上百户,由此,这个地方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被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变成身高力大的猛将兄,那算不上反转,真个让人觉得反差极大的,反而是他的生前身后名声、地位的转变。

孔子生前,所愿尽数不成,儒学也不受各国统治者重视,只能周游列国,寻找机会。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学说会在几百年后成为官方唯一正统学说,但那时候的学说,已经丧失了太多他的本意。

尤其五代之后,文人掌权,儒家学说被进一步阉割、曲解,之后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