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王老将军(1 / 2)

朱元璋:对赵佶、赵桓父子俩,咱只有一句话,该!

【1126年,靖康元年二月,此时宋徽宗赵佶已经退位逃离开封,留下他那同样昏庸的儿子赵桓主政,对,就是哭晕在厕所那家伙。

金军南侵两路兵马,西路被王禀拦在了太原,东路则是一直势如破竹杀到开封城下,给赵桓吓得不轻,好在这时候还有一个李纲站了出来,打赢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

赢是赢了,关键架不住赵桓这家伙骚操作多,愣生生自废武功,先是贬了大功臣李纲,又是割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

当然,这不是最骚的,最骚的操作是金兵渡黄河的时候,有大臣建议赵桓趁金兵渡河过半的时候给他来一下狠的。

兵马都安排到黄河边上了,结果赵桓不同意,非但不同意他还下令不许有人对渡河金人动刀。

这就离了个大谱,那是金人吗?那是他赵桓的祖宗,时时刻刻都要维护好了。当然,最后金人也没让他失望,五国城豪华茅房一住就是29年,都没收他房租】

嬴政:果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刘彻:这确实挺活该的。

曹操:哎呦喂,这沙雕,差点儿没把我给笑死!

刘备:跟金人谈仁义……对牛弹琴了解一下!

朱元璋:宋朝最坑的就是赵佶、赵桓这俩,硬生生把宋廷给折腾没了!

朱棣:一脉相承,赵构也不咋的。

赵光义:你大明好,大明俩战神是个宝!

啪!

“太祖爷,我又做错啥了?”朱祁镇捂着脑袋委屈巴巴,天可怜见,他这老老实实抄书呢,招谁惹谁了?

“咱看你小子不爽,不行?”朱元璋眼睛一瞪,看着这货就来气,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这货倒好,六世余烈一朝败光。

“没,太祖说的都对!”朱祁镇求生欲一下就激活了,这要回答不好……小皮鞭了解一下,枪杆辣么粗的小皮鞭儿。

【回到正题,赵桓亲口答应割让太原在内的三镇后,派出大臣路允迪到太原宣旨,让王禀投降。

此时城下攻城的完颜宗翰正头疼呢,一听赵桓居然派人来帮他劝降,当即乐坏了,我去,赵桓这孙子给力啊!

立马让开一条道来,让路允迪进城,城上王禀也挺高兴,他满心欢喜的以为皇帝并没有忘记太原百姓,这是解围来了,放下吊篮将路允迪一干人拉上城头。

当日,太原城南开远门上,张孝纯、王禀,以及一众太原军民跪了一地,历经战火洗礼的脸上透着希冀,或许他们当时在想着,皇帝,果然没有忘记他们。

可结果注定让他们失望了,路允迪宣读了赵桓的圣旨,宣布割让太原给金国,他们心心念念的皇帝,最后却是让他们投降!】

司马迁:就凭这事,老夫说他赵桓昏君一个,谁反对?

曹操:这货要都算不上昏,历朝也就没昏君了!

关羽:可悲,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帝王却转手卖了他们。

【难以想象,当时他们该是有多绝望!

王禀气急,当即仗剑而起,高声道:

国君应保国爱民,臣民应忠君守义,现并州军民以大宋国为重,宁死而不做金鬼,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

并州军民坚不受命,以死固守!

城上军民尽皆手握兵器,振臂高呼:愿随王总管坚守并州,与城共存,决不退却!

他们做到了,两万百姓、三千胜捷军坚守太原九个月,未负家国,只是朝廷有负他们。

路允迪羞愧难当,当即乘吊篮出城!】

关羽:昏君,奸宦,活该你宋廷亡国!

赵佶:……

赵桓:……

章先生:宣和、靖康两昏君,耻辱柱上有尔名!

【谈崩了!完颜宗翰在城下傻了眼,赵桓这孙子也不管用啊!没办法,那就继续围,继续打吧。

这一围便是九个月,二百五十多天,大半年时间,很难想象,一个年过半百,发须皆白的老将军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从初春守到盛夏,又从盛夏守到金秋,金军大规模进攻九次,小战更是不断,外无援军,内无粮食。

城中没粮食了,牛、马、驴、骡能吃的都吃光了,守军已经饿到扶不住兵器,怎么办呢?

王禀没有张巡那股狠劲儿,做不出拿人当粮食的事儿,只能将弓上的牛筋,盔甲上的牛皮扯下炖煮充饥。

牛皮吃光了,便吃战马,吃树叶,吃粮库里的糠皮,甚至是地上的野草,总之,能吃的都被吃光了。

靖康元年九月十三日,此时城中军民已经死伤十之八九,金军也在这一天攻进了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

关于这位,虽说最后降了金,成了伪齐的宰相,但本人对他却恨不起来,一是因为他没负国,是国负了他。

二是因为他虽然身在敌国,但……人家是在当卧底啊,当卧底知不知道?经常传情报给南宋那种,所以个人觉得没必要骂他。

千秋历史长河中,他已经比太多人都要高尚了!】

张孝纯:有此一句,老朽此生也不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