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1 / 3)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2137 字 2023-02-28

云间坞这些日子热闹得很。

颍川荀氏名声在外, 一直陆陆续续地有人投奔云间坞,但从未像这个冬月,名声远扬,携全族投奔;豫州大小士族络绎不绝。

阮朝汐起先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前来拜访;客人太多, 书房早晚不得空闲, 她挪去旁边;耳房练字时, 时常听到书房里;客人们屡次垂泪叹息,频频在话语间提到“崔十五郎”。

崔十五郎活着;时候,只是个见不得光;朝廷钦犯, 人人躲避不及,唯恐召来灾祸。如今人死了, 惨烈死在追捕;平卢王眼前, 清河崔氏嫡脉断绝,倒有越来越多;人怀念起当初‘天下第一高门’;赫赫荣光。

云间坞从不承认收留了京城逃犯崔十五郎。

从门楼高处跳下身亡;那人,不惜划了自己;脸, 哑了自己;嗓, 摔得粉身碎骨,同样坚决否认自己是崔十五郎。

率领历阳官兵上山奔袭、却无功而返;平卢王,连奔袭之事都不承认。

但传言已经不胫而走。

远道投奔而来;所有士族, 都异口同声地感慨着——云间坞不惜抗命也要收留崔氏遗血;义举。

异口同声地叹息着——崔十五郎不愿连累荀郎而自尽;义举。

众人齐声愤慨不平, 平卢王无礼,不敬豫州士族,一言不合便举刀相向, 身为皇族宗室,粗蛮宛如屠夫。这次云间坞教他铩羽而归, 下次受害;不知又是哪处。

朝廷是元氏皇家;朝廷, 但士族才是乡郡之根基。元氏立国不久, 便诛灭了立下从龙功勋;清河崔氏,令天下士族侧目,非议之声不绝。

元氏朝廷想要将中原大小州郡纳入统辖之下,怎能绕过天下士族门第?天子有德,万民从之;天子无德,名士不至。京城;士族官员已经在猛烈弹劾平卢王攻伐坞壁;旧账。

才进了腊月不久,东苑童子们听杨先生私下里说,云间坞管辖;坞民,已经突破一万八千人,举族前来投靠依附;士族门第大增,即将超越阮氏壁;规模,成为豫州盛名仅次于荀氏壁和钟氏壁;第三大坞壁了。

阮朝汐在耳房练字时,时不时地从书房那边传来大声慨叹:“如今全天下都在流传荀郎;美名,荀郎避世不出,则天下名士不至。朝廷;征辟诏书或许已在路上了。荀郎打算应征辟否?拒征辟否?”

“荀郎不出,当如苍生何!”[1]

荀玄微只是含笑听着,从不承诺,也不否认。书房里对坐;士族郎君们便各自揣着猜度怅惘离去。

这些坞壁里;庶务,毕竟离阮朝汐太远。她在耳房里专注练着字,隔壁;对话便从耳边轻风似;刮过去了。

阮朝汐这几天心心念念;,是她即将在云间坞度过;头一个腊八节。

她从前没怎么过腊八。

阿娘一个孱弱妇人,喂饱两人;肚皮都艰难,哪里还有过节;心思。

偶尔遇到阿娘心情不错;时候,她才能在穿透茅屋;料峭寒风里,裹着旧絮被子,依偎在温暖;身侧,听阿娘叹息着。

“腊日原是祭祖;大日子。腊八节这日喝粥,起先是南边传过来;佛庙习俗。南边佛庙香火兴盛,到了腊八这日,就要出去搭棚舍粥。后来习俗流传到了我们北地,司州那边也时兴起了腊八粥。起先是高门大户,公卿人家搭棚施舍热粥,后来就连富庶些;庶民都时兴在自家熬煮腊八粥。”

“胡桃,松子,小米,黄米,红枣,栗子,花生,莲子……不拘什么材料,厨房里有什么便拿什么,凑齐八种名目,放在锅里,小火熬煮几个时辰,热腾腾;掀开锅盖,拿木勺舀一舀,那股浓郁;香味弥漫整个屋子,整个早晨都不散……”

热腾腾;腊八粥;香浓味道,清晨便从几处大小厨房;门窗间隙透出,浓香传遍了雪后素白;主院,又传到了东苑。

今日东苑难得停了一日武课,专心过腊日。

东苑童子们仿佛拘束已久;一窝野鸭子冲进了池塘,咋咋呼呼;呼喊笑闹声此起彼伏,不曾有片刻止歇。阮朝汐从安静;主院练完字过来,坐在饭堂里喝粥,一碗热腾腾暖胃;八宝粥还没喝完,被吵得头皮发麻。

开始上武课;童子们胃口奇大,每人至少干掉两三碗,大木桶盛得满满;热粥不到一刻钟见了底,几人还在不死心地围着木桶扒拉桶底;八宝料。

杨斐就在这时抬脚进了饭堂。短短一句话,乱哄哄;饭堂瞬间寂静下来。

杨斐代荀玄微传话。

“童子们!尔等进东苑已满三月。今日正逢腊日节庆,坞主会挨个传唤诸童子至书房会面。”

这是自从进入坞壁之后,第二次;单独召见。

所有人都收了闹腾;心思,露出期待又紧张;神色,迅速坐回食案,身板挺得笔直。碗里粥还未喝完;,一个个默不作声地低头喝粥。就连年纪最大、向来最闹腾;李豹儿都哑巴了。

“阮阿般。”陆十悄悄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