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0 章 番外十(3)(1 / 4)

司马昭:他不是他没有!

见鬼!怎么会有人觉得,曹丕和蔡昭姬是因为蔡邕的指导而有了一番政论上的长进,甚至因此而选择蔡邕的课程,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点相关联系的?

他发誓,自己选择这个课程,和他同桌所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完全就是司马懿在对长子和次子的天资做出了一番评判后,选择将二人陆续送入乐平书院,并令次子低调行事,干脆转向文学方向,这才上了这一门课程。

毕竟,司马懿无法确定,乔琰对曹昂做出的贬斥是否是因为曹昂和曹丕,乃至于后头的曹彰曹植曹冲几乎都是人才,不愿看到一家独大,还是真如曹昂对外所说的理由一般——

这仅仅是因为,他在汉中太守任上数年少有为陛下立功之处,反而因研读了不少书籍,觉得自己更适合于做个教书育人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在现如今世家多遭打压的局面之下,他选择让次子韬光养晦,专注令长子出头,总是没什么问题的。

比司马昭大上三岁的司马师也确实要比他聪明,论起处事端方,堪称下一代中的翘楚。

就算是陛下真觉得这一扬一抑有何处不妥,司马懿也能完美解释这其中的抉择。

司马昭也觉得,这样一来,他是轻松了。

可怎么能有人突然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曲解啊?

司马昭年纪尚小,却因父亲的耳提面命,对此事尤为敏感,当即意识到,无论蔡邕是不是真有这等“自己不行弟子行”的本事,他都绝不能让乔桓的这种说法流传开来,给他带来莫大的麻烦。

他连忙小声回道:“你在瞎说些什么!蔡伯喈乃是天下大儒,能跟随其学习文学,欣赏昔年铭刻五经之手书,已是天下至为幸运之事。何敢希冀于另有收获!”

“你那么紧张作甚?”乔桓歪了歪脑袋,像是丝毫没感觉到,就因为她的这一句话,已是令她的同桌如临大敌。“我又没说蔡伯喈的文学造诣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曹子桓与蔡昭姬一者为重臣,却也有诗篇流传,一者则执掌天下文学咽喉,料来也与蔡伯喈卓有关联。”

“就算不能从中窥见何等神秘奇巧,能从中多受熏陶,修行养性一番,总也是好的,对吧?”

司马昭决定埋头装死。

反正他父亲说了,只要上头有他兄长顶着,他表现得愚笨一些也没什么关系。

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选择把这门课给退掉的司马昭煎熬地等到了下课,而后直奔他兄长的面前。

但让他倍感绝望的是,他兄长给他提出的建议是——

和穆桓打好关系。

按照司马师的说法便是,既然他们查不出穆桓此人的身份背景,无法挖掘出对方的来历,难保不是由陛下派遣进入乐平书院监督各方动向的。

虽然说让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做这件事,多少有些离谱,但这毕竟是个在十三四岁便可以成亲的年代,七岁的孩童已能

做到从长辈这里收到立场动向的熏陶了,又如何不能充当一个洞察的媒介呢?

若是按照这等方式来理解的话,她和孙鲁班的争端还有从曹昂、蔡琼等人面前全身而退,便要比之前所见微妙得多了。

哦不对,在陛下的专门诏令下,男女成亲的年龄已经从原本的不加限制,变成了十八以上。

“所以……你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多了个跟班?”姜维颇觉无奈地问道。

除却一起上的基础必修外,乔桓和他错开的课程也就是一个围棋一个文学欣赏。

结果前者让她后头跟了个张菖蒲,后者让她后面多了个司马昭。

这横看竖看都不太对吧?

她的人缘是不是有点好过头了?

而且如果说,张菖蒲还能明确看出是和乔桓之间以朋友的身份相处,那么司马昭就很明确的是别有目的了。

“也不能说不明不白吧……”乔桓一边回他一边看着自己手中的棋谱,这份像是在看天书的感觉让她意识到,自己距离能凭借下棋来表现高人风范,可能还有好长的路需要走,不由叹了口气。

但这个叹气显然是被姜维给误会了意思,他道:“要解决这个麻烦的话,我们或许可以一起帮忙出出主意。”

“哦不是,”乔桓把棋谱一搁,往司马昭的方向看了一眼,回道:“我娘以前跟我说过,聪明人喜欢想太多,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今日我知道了。”

“聪明人是真的——很容易想太多的。”

尤其是太年轻的聪明人。

哎,平白多出来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嘛。

姜维:“……”

虽然不知道乔桓和司马昭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插曲,但是,好像不太需要他为自己的搭档担心的样子。

与其担心乔桓会被司马家的两兄弟算计,还不如担心一下为了试探乔桓深浅而变成拎包小弟的司马昭,是吧?

要知道,乐平书院内有一个自十数年前就开始的优良传统,是为了培养书院内学子的耐性,就是种薯蓣。

在最早的时候,这个活动还是乔琰为了磨掉黑山贼、白波贼的戾气,让其能更好地为她所用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