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172(二更) 荆州之斗(4 / 4)

来这剑走偏锋的举动——

也必能胜他!

等拿下了刘表再往庐江一行也不迟。

庐江太守陆康擅于守城,舒县又还有公瑾这个智谋之士在,料来还能起码撑上半年。

他望着面前的江面,眼中露出了一丝凛然的进攻神态,又问道:“父亲打算何时进兵?”

这个问题在早前孙策问询于孙坚的时候,始终没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此举乃是为了防备消息传开,不慎落入了刘表的耳中,让其早做准备。

可孙坚盘算着,他如今麾下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就算刘表背后有那些荆州世家的助力,更屯兵于处处关隘,也绝拦不住他北上攻伐的强弩之势。

那么便是让刘表知道了他的行动意图又如何?

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打到襄阳城下去!

他语气坚决地回道:“便在三日之后。”

虽此刻夜凉如水,却在江流声响之上,隐约炸开了一簇燃起的战火。

荆州之地争锋已现!

这么一比较,倒是那此前屡屡生乱的边陲凉州,在此时更要像是个太平之地。

尤其是——

此刻被乔琰亲自镇守的武威郡。

------

武威的九月被浸在一片忙碌的气氛之中。

刘虞抵达姑臧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大片被开垦完毕的土地,此时油菜种子已经入土种下,但这些田地的周遭还活跃着忙碌的人群。

这些人里有从临近的张掖郡闻风而来观望的,有乔琰聚拢的羌人兵卒,还有从武威郡招募得来的卢水羌人。

但此时他们的来历显然没有那么重要。

在刘虞的视线之中,这些人有的正在挖掘种植桑树的深坑,有的正在从事武威郡内蓄水工程的挖掘,分明是一派目标一致的和谐景象。

刘虞对自己限制乔琰进军的举动本就已有几分内疚。

毕竟他也不是个瞎子。

在替她完成了高平周遭新归顺羌人的人口登记,以及火石寨军屯的秋收入库后,他并不难发觉,乔琰根本不像是传到冀州幽州的那些奇怪说法一般,像是个残暴不仁的灭羌主义者。

他思前想后,决定往武威郡跟乔琰再谈谈。

倘若情况的确可控,他便等到幽州那头支持他做天子的种种风闻消退下去,就立刻折返,绝不在此地多做耽搁。

也绝不限制乔琰在凉州募兵完毕后,朝着长安进军,救援刘协。

他如今眼见这番景象,也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被人引到乔琰身边的时候,他看见这位年轻的州牧手中捧着一本农书,认真地听着身边的武威老农说起桑苗品质的辨别。

听他说到桑苗在明年要先贴地截干、等第二年快速生发的时候,因其正跟她面前的记载相应,她下意识地露出了个满意的笑容。

关中地带推广的桑苗优培,看来在凉州地界上也有过实践,乔琰当即朝着赵云看去,示意他在随后注意此事。

而这一转头,她就看到了已到附近的刘虞。

还不等刘虞上前去跟她说自己的想法,乔琰已先一步眼前一亮,飞快起身朝着刘虞的方向走了过来。

这种过分热情的眼神,让刘虞下意识地吞回了自己想说的话。

“我正想往高平一趟找您,想不到您亲自来了。”刘虞没来得及反应,已被乔琰朝着前方又引了两步,“您看到那些人了吗?”

刘虞下意识顺着乔琰手指示的方向看去,见那头是一群卢水羌人。

因羌族之中精通汉话的人并不多,此时这种地授课上,这些人只能依靠着其中的一个“翻译”,来理解那汉人官员要表达的意思。

偏偏出于消息精准传递的目的,这样的人群聚集规模就不可能太大。

乔琰正愁手底下的人不够用,刘虞就撞在了枪口上。

这可真是……太好了!

她接着说道:“刘幽州先前说的很对,这些羌人只靠着蛮力驯化,难免惹出后患来。但要真正让其归化,不能只是改变其生活习惯,使其参与到耕作生产之中来,还得让他们学会汉人的知识……”

“啊,也不对,这个好像难了点。”乔琰说到这里,自己都笑了起来,“让他们学会几句简单的汉话,以确保政令能够通畅下达,总还是应当的。”

刘虞点了点头,承认乔琰这话说的不错。

只是他还没明白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然而他紧跟着就听到乔琰说道:“之前跟着刘幽州来到凉州的,不是还有那么多得蒙卢公和荀公教导的弟子吗?”

“我自己也是卢公教导过的,和他们算是平辈,让他们去做事,到底有些不妥,故而也只能冒昧地将此事委托给刘幽州来做了。”

她朝着刘虞拱手行了一礼,颇显后辈礼数地说道:“也算是我一个不情之请,可否劳烦刘幽州令那些学子试着学习对应羌人的语言,再将汉话教导给他们?”

刘虞还没来得及拒绝,已听到乔琰一口大帽子又扣了上来:“您看,此方为凉州长治久安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