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最终验收(2 / 3)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2460 字 2023-11-20

着一股淡淡的润滑油味道,处处透露着先进制造的独特气质。

庄前鼎和五名工人围绕车床进行各项检查,林婉伫立于旁边,担任检查数据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一项检查数据。

作为身体里流淌着德意志高贵血统的存在,格劳博车床毫无疑问是车床之林的顶级贵族,兵工厂东拼西凑搞来的小车床,在这台格劳博车床面前,犹如米粒之珠般黯淡。

从接收第一批德制机械加工设备到现在,庄前鼎根据工程安装步骤图和说明书,小心翼翼进行装配,再按照说明书进行多次调试,经过几天的努力,总算是把这台高精尖大家伙的加工精度调整到最佳状态。

现如今,庄前鼎正在进行说明书规定的采购方‘最终验收’环节。

最终验收是机床类设备交付采购方之后正式生产前的最后一次调试验收,主要内容为加工试件,检验机床主要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机床各参数是否达到要求,机床几何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否合格,机床各动作运动是否正确。

通过终验环节,便意味着这台格劳博车床可以正式开工生产。

时间流逝,十数分钟过后,伴随着最后一项检查确认无误,由林婉记录所有的检查数据,终验到来。

车削车间内,五名来自于官田兵工厂时期的老车工屏气敛息,双眼凝视摆放于中间的格劳博高精度车床,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车床,无论是重量,还是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寸,全都疯狂刺激着五名老车工的神经。

还有,昨天进行三验调试之时,他们亲眼看见庄前鼎用这台德国格劳博牌车床,把试件车出类似镜子般表面光滑且清晰的形态。

镜面车削!

这个专业术语,对于五名老车工来说,就像是井底之蛙忽然上天,看见了整个世界一样,心中的震撼程度几乎无以复加。

老天爷,把工件车出类似镜子般的效果,要不要这么夸张?一期工程达成,将使根据地工业版本将达到1.5水准,实现部分电气化,具备基础水平的主要重工业门类。

二期工程则令根据地工业版本突破重要关口,全面迈入电气化时代,达到工业版本2.0水平,具备中等水平的完整重工业体系。

注意,这里是完整重工业体系,不是完整的工业体系,两者有着极大区别。

至于实现时间,余华预估一期工程三年内达到最高水平,二期工程的话,则需要五到七年以上。

毕竟战争因素和自身实力不足摆在那里,发展工业,第一要技术,第二要以万为基础单位的技术员,第三需要以十万为基础单位的工人。

根据地能承担吗?

不能。

待在蓝田村师部的余华,耗费极大精力和心血,动用思维计算机进行一次次推演,这才在当初同庄教授讨论的钢铁厂雏形基础上,最终完善整座榆林钢铁厂的内部布局。

完成这件事之后,余华目光转移到整个三岔湾地区,摸了摸下巴,思考要不要进行远期规划,基于钢铁厂为核心的榆林工业区。

毫无疑问,整个榆林有成为工业基地的潜质。

左有神木,右有靖边,北靠伊盟,榆林发展重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若以三岔湾为核心,右侧布置钢铁厂和火电站为首的重工业,左侧十五平方公里区域则规划为机械制造业和军工业,如此一来,整个榆林就形成了包含钢铁冶金,电力供应,机械制造的重工产业链基地,生产各种工业原料源源不断供给军工生产。

在未来,再以三岔湾为基础,向北扩展建立伊克昭盟工业基地,联合周边各种产业,便可构成当前中华前所未有的榆伊工业基地。

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基地,迈向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有了榆伊工业基地的话,便可提前开启工业化进程,谋划独属于中华的史诗级神话-完整工业体系。

“从长期规划来看,榆伊工业基地若能形成,便预示着组织不用再像曾经那样,依靠东北工业基地谋划发展,而是能够提早积累实力……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程度太难了,非我一人之功实现矣。”

余华思绪泛着,深思熟虑后,却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想法,轻轻摇头:“况且,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而言,还不够支撑如此庞大的计划,远期规划暂时放一放,先与教授通通气再说。”

话落,心中暂时放下基于三岔湾为基础的榆伊工业基地想法。

整个人抱着一摞设计图纸起身,往屋外而去。

榆林钢铁厂设计图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开始这场轰轰烈烈的修建工作。

至于设计图组织审核与专家组评定等等环节,不好意思,这个年代还没出现。

作为三岔湾这张空白画纸的创作者,兼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研发者,余华享有最终决定权。

伴随着榆林钢铁厂设计图纸新鲜出炉,交到工务科和红一师手中,身为工程队指挥官的杨武一声令下,抽调神木公路工程的一千二百名战士,携带工具器材,于师部集合,清点人员和物资,随即开赴三岔湾。

关于氧气顶吹转炉项目的所需物资及设备,早在当初会议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