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研发(1 / 2)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300 字 2023-11-20

掌声落下,简单而不失礼节的组建仪式结束,七塔式装置的草台班子正式建立。

“大家随便坐,我个人没什么规矩,在正式开始项目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东西,明确研发这个词语的概念。”余华面露微笑,举起右手,竖起食指,朝着林婉等人缓缓说道。

“研发?”

林婉三人细细琢磨这个熟悉似乎又感觉不一样的词语,目光尽数凝聚于余华身上,等待解惑。

“什么是研发?首先,这个词语起源于国外,英语单词原为research&developnt,国内不少翻译为研究与发展,事实上,这里翻译为研究与开发更为贴切,科学领域对研究的定义为探寻未知,而开发的定义为通过已知科学技术和新知识去创造全新物品的系统活动行为。”余华认真讲述研发的概念。

“研究与开发……”林婉顿时眼前一亮,仔细斟酌这个解释。

周远和方玉似乎领悟到什么,有些懵懂,又有些明悟。

“研发分为两种,科技研发和技术研发,对科学原理、规律、理论的研究称为基础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称为应用研发。”

余华顿了顿:“技术研发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系统性活动,明确这个概念,对七塔式装置研发项目才有很好的全面认知。”

“所以,七塔式装置本质上属于技术研发,利用已知科学技术和新知识去创造新的东西。”方玉细细思索一番,回过味,目光投向余华。

余华点了点头:“对。”

“老余,谢了。”这时,脑子终于转过弯来的周远,看了一眼余华,眼中露出一丝感动,谢道。

余华这个工作之前的讲解绝不简单,看起来只是一通教学,实际上,这是在传授他们极其宝贵的科研概念。

这是授人以渔!

“不说这些,我们开会。”余华摇了摇头,随即以组长身份,开始第一次技术研讨会议,三人各自坐在相应的办公桌上,似如上课听讲般掏出笔记本和钢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在纸上的知识才不会丢。

草台班子第一次技术研讨会议的主题为明确七塔式装置的研发难重点,并以此划分各自工作。

简而言之,就是先把难重点标记出来,大家再根据难重点划分工作,分工合作提升研发效率。

“小玉,老周,你们对于硫酸生产工艺和化学工业了解状况如何?”待众人准备就绪,余华双眼先行投向两人,询问道。

“一般,我只懂得大概原理和化学反应式,硫酸生产具体工艺及流程不清楚,知道铅室和塔式,化学工业的话还好,我家纺织厂就开在永利对面,通过永利了解到国内化工的状况。”周远如实回答。

余华点头,目光投向方玉。

“我非常熟悉硫酸生产工艺,塔式法原理与铅室法一致,分为三步,第一步造气,第二步氧化,第三部吸收,硫铁矿打成粉末,高温加热生成二氧化硫的高温气体,分为两部分进入反应塔,一部分高温气体进入脱硝塔,一部分进入成酸塔,经两个塔反应出来的气体汇合,一同进入第二成酸塔,这里二氧化硫会被氧化为三氧化硫,并进一步生成硫酸。”

方玉随即接上,缓缓说道:“接下来经氧化塔适度氧化,生成三氧化二氮,再经淋洒吸硝塔处理,脱除含硝硫酸中的氮氧化物,三氧化硫与水接触是生成浓度为76%左右的粗制稀硫酸,获得98%浓度的浓硫酸,再加入三氧化硫可制得百分百浓度的硫酸产品。”

行家。

听完方玉这番回答,余华心中立即给出评价,不愧是学校里化学成绩同他不相上下的天才,的确有两下子。

能懂塔式法原理和大致生产流程,这就比寻常人超出太多,而了解反应式和反应过程,这就不简单了。

工业上硫酸浓度最高为98%左右,至于100%硫酸,实际上并非物理定义的‘纯净物’,而是98%浓硫酸加入三氧化硫后得到的硫酸产品,称之为发烟硫酸。

浓度不仅可以达到百分百,甚至可以超出这个极限,达到105%。

方玉歇了口气,继续说道:“世界硫酸工业以德国工艺最为先进,美国规模最大,德国采用一种改良型接触法生产工艺,具体的催化剂和化学式并不清楚,日产量极高,我曾经读过一篇化学期刊,上面记载德国一家化工企业硫酸厂单台接触法设备日产量可达上百吨级以上,五台接触法设备年产量高达二十万吨,美国人则采用接触法和改良塔式法并行,1930年做到塔式装置设备日产13吨左右,前年塔式装置设备实现技术突破达到15吨,余华,我很好奇你在什么地方实现突破或者改进,让塔式法达到22吨级的理论日产量。”

话音之中,满是求知之意。

比起一问三不知的周远,方玉对化工领域的了解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资深人士,甚至凭借北平四中这个高端平台,了解更多深层次的东西。

对于硫酸更高产量的追求,各国化工界从未断绝过,自从1911年塔式法诞生以来,世界各国兢兢战战谋求塔式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