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与赌毒不公戴天(1 / 3)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127 字 2023-11-17

如果只是说,孙策占据江东获得了丹阳郡世家大族,豪杰长吏的支持,平常人可能很难有直观的感受。

具体而言,这份支持是个什么概念?

丹阳顶级豪强徐逸直接率部投入了孙策麾下,在军中为孙策征战。

丹阳郡的长吏,比如石城县县令高承直接为了意气,而主动投效孙策,为他招揽豪杰,直接唯孙策之命是从,郡府的政令在他眼中还如厕筹。

而丹阳郡的百姓,更有数千户要么是丹阳精兵,被周尚送到了孙策军中,要么是军中将士的家属,跟军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家族更是数以万计。

在权威、利益之外,孙策统治丹阳郡北部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就是人情恩义了。

所以对留下来的高承,孙策笑着说道:“云章,你与这些豪强可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你是自己人。更是因为当初第一次见面,你的英气杰济和大志气节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天下多熙熙攘攘之辈,而云章你却绝非凡俗,不慕钱财,而存救时济难之志。”

听到孙郎这么高的评价与称赞,高承颇为激动,意气振奋,连忙拱手回道:“此皆因孙郎豪气冠世,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我以微末之才,惟愿追随孙郎,扫平江东,重定宇内。”

这个微末之才的评价,可就太谦虚了。

孙策可是十分清楚的记得,他这位石城县县长,除了大志气节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谋略才气了。

大军大量的家眷就是在他的帮忙下安置的,桑田、养蚕也是他一手撑起来了发展的雏形。

而石城县境内,牛渚大营旁的上万屯田士卒也正是由他后续接管,抚平的人心。

故而孙策在寒暄之后,便说道:“云章才干,军中向来称赞。在石城,深得屯田士卒之心。这些屯田士卒目前情况如何?”

说起政事,高承神色端重起来,回道:“正欲向孙郎汇禀此事,军屯已经收获,屯卒陆续增加,已有一万六千余人,共开垦良田二十五万三千余亩,除去消耗,官府共获粮二十四万石,正屯于牛渚大营的邸阁之中。”

孙策笑着赞道:“云章果然才干不菲,治县则使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不过虽然夸赞了高承,但孙策对这個屯田规模很不满意。

要知道曹操在许县屯田,第一年就得粮百万石。而邓艾在淮南屯粮,四万人且田且守,计除众费,岁完也能得五百万石以为军资。

石城县的屯田规模并不小,但农业水平就落后太多了,种的是粟,大部分亩产也就三石。只有刘由新修的长陂,使水利灌溉有所发展,粮食才略微提高。

孙策在军屯中的官、民分比,比例虽然较低,只有三成,这个最终的产粮数量也差距有些大。

不过孙策也知道,这确实不能怨高承,主要归咎于前期军屯器械不足,另一方面江南的农业水平的确比不了中原腹地的许县和水利设施发达的淮南。

孙策于是吩咐道:“这些军屯将士已经有了一定的收入和家财,若是他们愿意,石城县可以将他们设置为编户,安置在郡县,我会让北部都督协调,帮军屯士卒落户各县。当然,如果他们感觉艰难,可以再待一年,等明年收获,积存了更多财产,再勉励其在江东安家置业。”

高承点头,说道:“将军明鉴,今秋就已经有不少屯卒向官府请求离营安家,甚至有屯卒逃亡,我已经陆续将其安置。如今石城县人口已经有一万两千余户。”

“这么多?”孙策惊讶的出声:“我记得当初石城县被战乱波及,沿江各亭甚至十室九空,总人口才四千余户,怎么不到一年,骤增了这么多?”

一万两千户啊!这个规模已经堪比郡府手中六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了。

郡府掌握的宛陵城加泾南五县,总人口也就三四万户,而其中恐怕一半在宛陵城。泾南无县地僻山险,又民风彪悍,在籍的总人口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万五千户。可能五个县加起来也就堪堪比石城县略多。

高承解释道:“除了因为安置将士之外,一个重要的来援就是北方流民。将军开仓放粮,吸引了大量北方流民流落江东,甚至许多山贼都挈党连群而来。”

说到这里,高承忽然咬牙切齿起来:“最重要的是,历阳县令邵卓,他源源不断的将大量女眷送到石城!”

邵卓?

孙策忽然就无力起来,这是第一个他也没办法怒气奋发的怪才。

他滑溜的像个泥鳅一样,你根本拿捏不住他。

偏偏他还颇有些奇才,你还得倚靠着他。

孙策心生一种不祥的预感,眉头拧了起来:“他哪来那么多女眷?”

高承咬牙切齿的说道:“都是他从女闾里淘汰出来的。我县中小吏曾向我确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