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眼朝堂上的可用之人, 刘瑞真想按下眉心,s宜修痛苦喊句“剪秋,本宫的头好痛啊”。 作为一个初登大位, 练习时常不足两年半的少年天子,刘瑞就算没吃过猪肉那也见过猪跑,明白朝中必须有个捧哏配合皇帝的计划。正如秦始皇有李斯, 汉景帝有晁错, 汉武帝有张汤。 李世民那个开挂的六边形战士没有参考价值, 而洪武大帝 算了,这位也没参考价值。 要是刘瑞真能靠着破碗打下一片江山,别说是捧哏,就是别人拿了传国玉玺也奈何不了他。 要是张汤今年四十出头就好了。 毕竟能给皇帝当捧哏至少得是九卿之人。像张汤这样秩比千石的长安市令在朝会上出头纯粹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至于文党汲黯 算了, 这两人都不是能当捧哏的存在。别看董仲舒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改了不少祖宗之物,但要像李斯晁错版不计后果地迎合君上,估计董仲舒能就地辞官 董仲舒如此,历史上比董仲舒名声更好的文党就更不会做小人之举。 至于汲黯 呵能把汉武帝骂得狗血淋头却得以善终的人,怎会去做君王的捧哏。 所以这个替上背锅的活计只能交给法家子弟毕竟在给君王背锅上, 他们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一位皆是大汉的栋梁,岂能于朝堂之上开启党政之祸。”眼见晁错炒热气氛, 并且还以一己之力逼退一三公之首,一九卿之臣后,刘瑞也是顺势下场, 各大五十大板道“还不快速速归位, 莫让朝会变成九市之地。” “诺。”陶青与晁错就算再不服气也得给维持秩序的君王一个面子。 晁错倒好,毕竟没被劈头盖脸地骂了顿。 而陶青就不同了,完全能从刘瑞的语气看出他对晁错的包庇, 所以这声应承之“诺”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以及他被两代帝王视作傀儡的委屈。 啧真是出了名的人菜瘾大。 靠着好妹夫张汤而顺利混上一官半职的宋子侯许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真想对着低气压的陶青破口大骂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乞丐碗前凡尔赛。 你个当丞相的有什么可委屈的啊有什么可委屈的 如果不是你陶青足够听话愚蠢,便于皇帝控制朝堂,就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别说是出任三公,连九卿之位都排不上号。 有这运道,你陶青居然还不满足赶紧拜拜阿父的坟头吧若非祖先显灵,青烟直上,哪有你封侯拜相,一人之下的好日子。 不仅是羡慕嫉妒恨的许九在心里骂个不停,就连一些资质中庸,混的不如陶青的勋贵之后也收起那份短暂的同情,开始嫌弃陶青是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货色。 哎心疼一个混到丞相,当了半生三公九卿的人生赢家做什么 陶青就算今日之后名声扫地,他也能靠三四十年的政治积累为后代铺出青云路,然后在上千户的食邑供奉下安度晚年。 可笑吗 但这就是陶青的真实下场。 玩政治的谈脸就跟华尔街的谈良心一样“你法我笑”。 上座的刘瑞自然没有放过底下的表情变化。 那些能为陶青出头的也止步于此,再多就强人所难了。 原本还以讽刺的心态看待陶青的晁错想起商鞅的结局与公子虔的下场,最后只能为之叹息。 陶青也好,他也罢都不是过君主专制的工具之一,区别只在于陶青更蠢,更好控制,而他比陶青更有能力,更适合背锅。 “货币改革与税收改革一事不可再拖。”刘瑞见朝中无人反驳自己,心满意足地推荐道“既是先帝的遗政,尔等不会一直拖到朕出热孝吧” 说到这儿,刘瑞的声音微微压低,显然带了丝胁迫的意味“那可就不美了。” “同时也负尔等之忠与先帝之德。” 朝上的人都下意识地嗓子一紧,不知皇帝又有什么后招。 晁错倒是松了口气,因为只有皇帝的态度足够坚定,才能确保执行者的尚方宝剑足够锋利。 不过这执行者的宝剑要是锋利过头了也不是好事。 至少刘瑞还不想重蹈汉灵帝或唐玄宗的覆辙。 “既然丞相在当御史大夫时花了半纪都未能解决两项政策的诏书一事,所以这遗留至今的问题便由现任的御史大夫接手。”刘瑞看向等待已久的晁错,意味深长道“既然丞相提过今时不同往日的问题,那这诏书里是否需要添点什么,删减什么,还需卿与太学府的博
225. 第 225 章 晁错,字谦卑,号懂事……(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