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为媳》 文/浓情下午茶 旭日东升,又是一日之始。 永宁城的早晨,就在城门沉重的开启声中,拉开了序幕。 这座方城被纵横交错的棋正大街和四合大街分割成了东西南北四市。西市都是高门大户所在,此时的富人们犹自高床软枕,好梦正酣;南市是府衙军营所在,一大早便有军士操练,呼号有声,井然有序;北市多为青楼楚馆,此时正值生意清淡,休养生息。 唯有东市,民居集中地,商铺林立。当西、南、北三市还沉浸在清晨的安详宁静中时,东市早已一片熙熙攘攘。做早点生意的摊贩,赶着上工的走卒匠人,下板子开店门的伙计,还有早起为家人煮饭洗衣的妇人们,都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这份忙碌乱中有序,使得整个东市显得生机勃勃。 东市馄饨坊梨花巷,巷尾大樟树下,便是蜡烛匠林老六的家林家小院。 “吱呀”一声,院门开启,一位身穿浅绿色衫裤,胸垂乌黑大辫子的少女,挽着一个大大的包袱,神色慌张地走出门来。 “芽儿,你急什么!娘的话还没说完呢!” 一名妇人冲出门来,一把拽住了少女。 还是被抓住了。 林锦娘无奈地回头道:“娘,你且省点口舌吧,我说什么都不会嫁到沈家的。” 林郑氏紧紧抓着她的胳膊,好声好气地道:“我昨天刚打听了的,沈家大少爷长相俊秀,绝对不是你担心的歪瓜裂枣来着……” “男人长得好看有甚用?好端端的都会病倒,指不定有什么隐疾呢。” “沈家是永宁首富,家财万贯……” “沈家有钱那也姓沈,就是我嫁过去了,那银子也不会改姓林!” “那,那沈家大少爷父母双亡,你嫁过去既不用伺候公爹,又无有婆婆刁难……” “哪里还用公婆刁难?光沈家一老奶奶就够瞧的了,难道娘想看着我一进门就被沈老夫人克死?” “那,那……” 林郑氏那了半天没那出一个字。 林锦娘趁机道:“娘若有话,咱回头再说。我还得给朱婶送东西呢,先走啦!” 她用力挣脱了林郑氏的手,脚跟不沾地,逃也似的走掉了。 林郑氏看着空空的双手,懊恼地跺着脚,恨自己嘴笨,又让这丫头给避过去了。这左邻右舍都关着门,也没个攀谈发泄的对象,只好嘟嘟囔囔地转回家门。 犹自不甘心地冲女儿离去的方向埋怨了一句。 “那沈家,真是一门好亲呢……” 林锦娘直到转出了梨花巷的巷口,才抬手抹了一把额上的虚汗。 这老娘,年纪不大头脑却发了昏,从听说沈家求媳、找算命先生测了八字以后,便开始神神叨叨,心心念念都是要她嫁去沈家。也不想想,沈家连个提亲的意思都没露,她自个儿一头热有什么用,可不跟白日做梦似的。 她挽紧了包袱,加快脚步,没多久就到了清露巷。 刚转进巷子,便听到了琅琅读书声,正是来自朱家学馆。 她今天要见的朱婶,便是朱家学馆的主人,朱秀才的亲姑母。 这位朱秀才,年轻的时候也有一腔报国热忱,只不过中了秀才之后,便屡试不中,难有寸进。其人本身又是清贫人家,既无余钱买官,又不擅长营营之道,这满怀的报效朝廷造福百姓之激情,自然便付诸了流水。眼见做官无望报国无门,振振双袖百无一用,最后只好做起了教书先生,混个束脩度日。 好在他学问扎实,又肯专心教学,于管教学生又有一套办法,手里甚至还出过几个童生,久而久之,馄饨坊的人家都将自家孩子送来他手下进学。 靠着众家礼林,朱秀才把那套祖传的院子改成了学馆,桌椅板凳书籍纸笔一应俱全,按照林锦娘的话说,这叫形成教学规模了。 她的弟弟林义时,正是在朱家学馆里进学。 朱秀才幼年失怙,一直都是由姑母朱婶带大。朱婶人品性子是没的说,可惜生来是个克夫的命,先后两任丈夫都早逝了,膝下也没留下一儿半女。朱婶年过三旬,又顶着个克夫的名声,便歇了再嫁的心思,只把朱秀才当做亲生儿子抚养,两人相依为命。 如今朱秀才开学馆做先生,虽没有大富大贵,日子也过得安稳。前不久朱婶托媒婆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永宁城西市的一户人家,两家门当户对,定下了成亲的日子。 按照大雍朝的风俗,成亲当日,新郎迎亲之时需带上迎亲礼,其中有一套五抬蜡烛,是绝不能少的,一般成亲之前,新郎都会找蜡烛匠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