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一百五八章(1 / 5)

大唐种田指南 浮云素 3513 字 2023-02-25

第一百五八章/2022.11.23

两界山脚下的城镇中, 暗流涌动。

两界山是西番哈密国与唐的接壤之地,倘若不是有这座沟通阴阳二界的山在,保不准这里会跟陇右一样, 成为短兵交接之所。

西番哈密国的鞑靼对唐人一点都不客气, 无时不刻想劫掠一番, 夺回自己的领地。只可惜两界山的山阴处面向鞑靼人,这阴面仿佛笼罩着不曾消散的迷雾, 不少鞑靼人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不见了、失踪了,甚至有回他们向唐展开军事行动,有一支连队的人都在雾中消散,至此, 鞑靼人才不得不放下他们的军事计划,从其他地儿向唐进攻。

对两界山的居民来说,这座山是帮助他们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

即便如此,唐朝的官府与百姓也没有放松。天下尚未平定几年,又有谁知道战事何时起?于是, 在两界山脚下的这座边境小城中,府兵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什么是府兵制?这里能用八个字来解释, 说白了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平时种田,征战时放下锄头握紧□□,跟随将军南征北战。

听起来简单,实操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首先, 不是所有农户都能掌握精湛武艺的。虽说唐朝有点全民爱运动的架势, 大部分子民能蹴鞠、开弓射箭, 可业余爱好者跟专业人员间有着天堑一般的技术差别。

此外, 府兵制有个大问题, 就是要自备干粮跟武器铠甲。

别的不说, 铠甲真是昂贵极了,寻常人谁能买得起?大丈夫当去建功立业,可这建功立业成本太高,不是人人能承受的。

因此,府兵制的对象多是富庶人家的子弟,甚至有官宦世家的。

可见,这年头兵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但因两界山跟鞑靼土地接壤,这里的兵格外多,城中人的祖祖辈辈许多都曾提起弯刀、守护家园。

他们给后代留下了尚武的精神,与价值不菲的铠甲。

林轩志就是府兵中的一员。他家在两界山当地颇有名望,原因是他家的每一代长辈都上过与鞑靼厮杀的战场,其中一些人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镇,一些人没有。

某种意义上,说他家满门忠烈也没什么问题。

到了林轩志这一代,他们家男丁旺盛,林轩志又因体格结实高大,成为府兵中的一员。

唐代可不是看见一个人就拉走征兵的时代,他们挑府兵时条条框框可多了,又要求家境富裕,又要求体格健壮,可因每个人胸怀中都激荡着热血,想保家卫国、封侯拜相,征兵还是供过于求,尤其在这边关地界,人们更积极。

最近正是农忙时,林轩志跟其他府兵一样,除了常规训练外,剩下的时间都扎在田上。要他说,今年实在是一个丰收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中又喜添麟儿,真是只有喜事,全无坏事。

但不知为何,近几日他却遭遇了一件不折不扣的怪事。

这事儿说来也挺没头脑。

先说个大前提,古人重祖宗,家家户户都供祖宗的牌位,像林轩志这种满门忠烈的,那真是得大供特供,祖宗的牌位前常燃香火,此外四季时令瓜果也从不断绝,再怎么都要上一两盘新鲜蒸饼。

他自认为是对祖宗很不错了,且经常报喜,不知怎的,这几日祖宗总是入他梦来,一言不发,只对他怒目而视。

梦中的林轩志奇怪极了,他不停询问祖宗——其中有他的阿爷:“发生了何事?请祖宗给明示。”

可那些不只是他爷奶辈还是辈分更高的都不回应他,只是以愤怒的表情盯着他看。

梦中的林轩志跟醒着时不一样,头脑不够清醒,见祖宗们不说话,他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也只站在那里跟着大眼瞪小眼。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第二天早上,林轩志睁开眼睛,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

他自认为脑子不是很聪明,将梦中内容讲给聪慧的媳妇听,媳妇听了也很奇怪,只试探道:“是不是要换贡品了?”

林轩志觉得媳妇说得很对,换上了更豪华的贡品,蒸饼都是新鲜出炉的,又香又脆。香也是找僧侣买的,比平时用的好不少。

林轩志换上新贡品,高兴极了,想这下老祖宗们该满意了吧?

谁知第二天晚上,祖宗们又雷打不动出现在他的梦中,林轩志依旧不知他们想表达什么,只知道这些祖宗们的表情更加愤怒了。

林轩志:啊,这……

祖宗们不舒服了,他也睡不好觉,连续折腾几日,林轩志脸上呈现出明显的疲态。

这镇上一众人都是相熟的,连忙问他发生了何事,林轩志苦着一张脸道来。

听着听着,有农人劝慰他,却也有人一拍脑袋道:“你这事儿我曾听过。”

林轩志奇道:“从哪听来的?”

那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