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老颜(2 / 3)

研讨会,便说:“我就不去了,安排别人吧。” 高书记也没强求,想了想,说:“那就安排陈阳去,去和同行业的前辈们多多交流,听听人家都怎么想,怎么说,是难得的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因着建设银行就在单位门口,存取款方便,颜如许办了建设银行的存折。建设银行的小赵和原来王文强那组的一个编辑是高中同学,她没事就往杂志社跑,倒是忽悠得社里很多同事都买了国库券。 颜如许没买国库券,嫌它不灵活,必须5年后到期才能兑换。她还是习惯把余钱存在银行,这时候的银行利息是后世比不了的,前所未有的高,定期存款最高能到15%左右,所以你只要有一定的存款,每个月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存款利息,当“息爷”就足够好吃好喝的过生活。 王文强在杂志社独立之前调回了日报社,是走了韩梅的路子,这是在杂志社独立之后,王文强亲口跟他手下的一名编辑说的。那名编辑请他喝了顿散伙酒,他喝大了洋洋得意,就吹嘘起了这件事。他说,韩梅做了社里一名领导的小蜜,被他拿住了把柄,但他始终不肯说出那名领导到底是谁。不过想也知道,那是个实权人物,不然也不可能有能力将王文强调回去。 那名属下也没打算帮王文强隐瞒这件事,第二天一来单位就和办公室里的人说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杂志的,大家伙儿恍然大悟。之前就有猜测,韩梅一个在本市无亲无故的外地姑娘,又被王文强的老婆把名声搞臭了,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能量从二级单位调到一级单位,这下可算是破案了。 一时间,对王文强鄙视者有之,羡慕者有之。 别看独立之后,杂志社的职工们月工资比以前翻了好几倍,高书记也一直拉拢大家,想要大家的忠诚度,向心力和凝聚力,但固有的思维在那里,始终有几个年纪大些老职工有悲观心态,唱衰杂志社,不能与杂志社齐心,更有甚者,还每天在办公室里散步消极情绪,给杂志社拖后腿。 对这少数几个的害群之马,高书记一直在研究对付他们的办法,一开始是分而化之,挨个跟他们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拉回来几个虽然思想还有所保留,但还是愿意努力工作的,为杂志社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 最后只剩下两个顽固分子,高书记就不再客气了,毫不留情的采用了挤兑、孤立的办法,晾着他们,让他们被边缘化。 别人每个月都钱包鼓鼓的,他们却只能拿基本工资。一开始,这几个人还想着,大不了就当提前养老了呗,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坐一天,可是时间长了,他们就受不了了。 其他同事都忙得热火朝天,脚打后脑勺,只有他们几个悠闲得不得了,大家伙儿的分歧自然而然就有了。 这两个人每天上班就像是上刑,坐监一般的,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学习邱德智,长期请病假,走后门找医生给开病假条,高书记痛快的给批了。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他没权利开除人家,但能把人挤兑得待不下去,每个月给这两个人开基本工资的钱杂志社还是出得起的。 反倒是邱德智,想来抢现成的功劳没抢成,反而被高书记摆了一道,放到后勤之后,最开始也属于消极怠工的刺头,还散发各种影响士气的言论,但是后来被高书记冷下脸来,又是教育,又是威胁的,反而把他给吓住了,唯恐自己晚节不保,连忙改了之前的作风,就在后勤干了起来。 认真干活了,奖金自然就多了,邱德智终于尝到甜头,瞧着手里头前所又有厚实的工资,一时间豪情万丈,把年轻时候的那些事业心都焕发起来,竟生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士为知己者死”的壮志,跑去和高书记掏心掏肺的表了一番忠心。 高书记从来都不是个小气的人,很愿意给人机会,也正是用人之际,两个同龄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发誓要全心全意奉献自己的力量,把杂志社发展得更好。 邱德智这个人,虽说官僚气息有点严重,但做事认真负责,勤俭节约,还有些吝啬,是个好“把家虎”,高书记让他做了后勤主管,好好的管理公司的财、物。 事实证明,高书记是非常知人善任的,比如他用颜如许,用陈阳,用邱德智。这几个人各有各的问题,都不算是什么理想的可培养对象,可高书记愿意给他们机会,结果就是,杂志社发展越来越好。 周三下午,陈阳参加完京市刊协的研讨会回来,一脸的丧气懊恼。 按惯例来讲,参加完这种研讨会回来,第一时间应该跟领导反馈和传达研讨会的精神。高书记还特地把颜如许叫到办公室,准备一块听。颜如许虽然不感兴趣,但却要给高书记面子,强打着精神过来,但却发现参加完研讨会的陈阳精神更加萎靡。 高书记奇怪了,以前让陈阳参加这种活动,他回来之后都是精神亢奋,斗志满满的,特别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这会儿却跟霜打了打茄子似的,蔫了吧唧。 高书记也没着急问话,用自己珍藏的茶叶给颜如许和陈阳沏了茶。 5月中旬的京市还不算暖和,有时候刮起北风来,更是将人吹得透心凉。怕冷的人还穿着毛衣,也要不怕冷的急不可耐的穿起了单衣、衬衫。高书记的办公室太大,靠门的待客位置失了阳光的照射,显得很是阴凉。陈阳双手抱着杯子捂手,又喝了两口,热水下肚,心情也缓和了一些。 他开口说:“高书记,我今天不是去参加研讨会的,是去参加批判大会的。我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