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感谢(一更)(2 / 3)

会采用今天的策略了,这样的策略就在于先发制人,只能使用一次,等人家反应过来,有了防备就不好使了。颜如许想,他最有可能采用的方法是上层策略,去找比高书记更高一层级的日报社领导,让他给杂志社施压。 不过,自从杂志社销量上去之后,杂志社不再靠日报的拨款过日子,高书记的腰杆子也硬气起来了,杂志社在财务上、运营上还有人事上都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如果高书记硬挺着不肯同意,日报社那边也没办法。 高书记的利益和颜如许一致,都不想让人来搅乱杂志社原本的秩序。所以,有高书记在前面挡着呢,颜如许不担心, 与此同时,康从新坐在机械集团新的行政办公楼三层的会议室里,正在主持召开厂长办公会。忽然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一开始大家伙都没有在意,可是那声音竟是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大家的声音逐渐被锣鼓声淹没。 在锣鼓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康从新已经叮嘱秘书齐叔元去打探情况,这会儿,他将打听到的情况汇报给康从新:“说是咱们集团一名职工见义勇为救了人,人家就敲锣打鼓地送锦旗来了,说是还带来了法制日报的记者全程采访。” 康从新点点头,这是给机械集团增加美誉度的好事儿。对于这样见义勇为的职工,集团也会做出相应嘉奖。 这么吵闹,会议也没法继续开下去了,就暂停休息几分钟,等喧闹结束了再开始。 锣鼓声走到近处便停了,过了一会儿,后勤赵处长满面红光地走进来,也顾不得跟其他领导打招呼,直接奔着康从新而去,老远就笑呵呵的说:“康总,真没想到他们要找的人是您,您默默的做了这么大的好事儿,怎么一点都不跟我们透露,甘当无名英雄!” 大家伙都被赵处长的话给弄懵了,康从新却是听明白了,问赵处长:“来人叫什么名字?” 赵处长:“哈哈,康总,您到底当过多少次无名英雄啊!这位是黄斌汉,华阳大学教授,著名的国画家、收藏家!我们准备等下在礼堂举办一个正式的赠旗仪式,咱们后勤和宣传科的同志们都紧急过去布置会场了!” 康从新点点头,说:“赠旗仪式就不用办了,这件事情也不用公开,你把黄教授单独带到我办公室,我们聊两句。” 赵处长有点着急,“这是个多么好的新闻题材和宣传机会啊!您还是去参加一下吧!”赵处长有些不解,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大好事啊,跟大英雄似的披红挂彩,接受全集团职工们的尊重和膜拜。 康从新摆摆手,意思就是他已经决定了,不让赵处长再说下去。 赵处长只好退而求次,说道:“要不,咱们就在楼下办个简单的仪式,您就只需要过去一下,让黄教授把锦旗献给您,诚挚表达下谢意,然后再拍个合影,您就回来?咱们集团领导做了这样大的好事儿,怎么也得让咱们职工也见见世面不是。” 康从新还是拒绝,又说:“法治日报的记者也来了?我就不接受采访了,如果他们要写报道的话,不要透露我的信息,写好的稿子交给我审核再发表。” 好吧,康副总不光不出席赠旗仪式,连记者都不见,信息也不透露,真要甘当做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了? 见康从新态度坚决,赵处长也就不再劝说了,按照康从新的意思去安排了。 康从新索性让大家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再开。 楼下的锣鼓声停了。 不久,黄斌汉就被赵处长引着,在几人的簇拥下到来到康从新办公室。 一位是康从新救下的,黄斌汉的儿子,一名身穿着公安制服,另有是胸前挂着相机的二十出头的女人,这大概就是《法制日报》的记者,另外还有两名看不出身份的人手里捧着锦旗,锦旗自然垂下,上面绣着几个大字: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黄斌汉的儿子先朝着康从新笑着点点头,然后对着父亲耳语两句,黄斌汉立刻快走两步上前,握住了康从新的手:“现在才得见您的真容,感谢救命之恩!” “客气!”康从新回握了下他的手。 他救了黄斌汉,反而不好再上门了,会让人误会是来讨要感谢的。康康画画班没报成,就给孩子报了个轮滑班,康康非常喜欢,据说可以训练平衡能力、促进小脑发育。 而黄斌汉呢,在医院醒来后,就听儿子讲了他昏迷时离奇而又幸运的经历,后来又从老朋友兼邻居那里获知了其他信息,不由又是庆幸父子两个都好运,又是感慨自己这办这个启蒙班居然间接的救了自己父子的性命。 他从那时起,就想着该怎么感谢他的救命恩人。他想给他扬名,让他的领导、他的同事都知道,还要获得社会上的广泛赞誉! 于是,他就精心策划了这一场热热闹闹的赠送锦旗活动,还利用自己的社会知名度联系上了法制日报,他们拍了记者全程跟拍,还保证一定会登报。 可没想到,主人公竟然是集团的副总。 康从新只说了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大家都都没想到他的职位竟然这样高。按常理想,一个大集团高层领导,第一是年龄起码得四十五岁以上,第二是常年坐办公室,出门有小汽车,常年在酒桌浸淫,很难保有好身手,第三都那么大领导了也不能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之中啊。 这是根植于大家思维中的定式。 所以当听说机械集团只有一名叫康从新的,且是从赵处长口集团副总时,黄斌汉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找错人了,记错了单位还是记错了了名字?直到儿子跟他确定就是眼前这人时,黄斌汉才有了些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