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镇国公班师回朝, 勤政殿中的气氛越发沉闷。
“陛下,以左右骁卫为首的大将军马逵等人提出要给镇国公封公。”郭慈沉声道。
这里的封公自然不是公爵, 毕竟镇国公本身就是异性最高的爵位, 这里的封公指的是官位,是三公。
三公之位在各个朝代都不一样,大燕的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 为正一品位。
《大燕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 理阴阳, 平邦国,无所不统, 故不以一职名其官。”可以说官拜三公是一个朝臣最高的位置了。
如今不算爵位, 官位最高的是崔洺这个宰相之首,同中书门下算是从二品的官位,比同为宰相的门下省侍中郭慈还要高半个官阶, 这已经让广明帝忌惮非常了, 更不要说三公之位。
“我朝三公之位历来只作追封,若是给镇国公封赏三公的位子, 那接下来他在立功又该如何?是加赐九锡?还是封异姓王?”安都侯赶紧对着广明帝拱手道, “陛下, 此事万万不可啊!”
镇国公是有战功, 可也远远到不了封赏三公的地步啊!
在大燕,还没有活着的官员获封三公之位。
“不是以后, 现在已经有人要让陛下给镇国公赐九锡了。”崔洺说道,之后就将几个奏本送到了广明帝面前。
“封三公加九锡, 他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封王, 再下一步就要坐上朕这个位置了?”广明帝只看了一眼崔洺递上来的奏本几眼, 眼中的杀气就溢了出来。
旁边的郭慈叹了口气,他是不愿意掺和进崔洺和镇国公的争斗。可是现在不是两个权臣的争斗,而是广明帝这个帝王和权臣的争斗,他不能看着这个国家改朝换代啊!
郭家虽小也惜命,但有些名声还是要的!
世家最重名声,他们私下里可以各种阴谋算计,但是明面上的名声一定要守好。
郭家的后辈可以投效镇国公,但郭慈自己不行,忠臣岂能侍二主?他若是投效镇国公,那他的名声和郭家的名声也就完了。
这个时候原本中立的朝臣大部分都会倒向广明帝,郭慈也不例外。
“加赐九锡未必是镇国公的意思,但三公之位镇国公怕是志在必得。”崔洺和郭慈对视一眼,对着广明帝说道。
加赐九锡的说辞,很多都是那些想要拍镇国公马屁的人胡乱揣测的,他们就是跟着叫嚷,想要讨镇国公欢心,好能加官进爵。
“镇国公呈上的奏报中是怎么说的?”广明帝对着两人问道。
郭慈道:“镇国公先是夸大了自己的功绩,称自大燕建国之后,能百战百胜者除他之外再无旁人,其功绩昭彰世人无出其右,他倒是没讨官,但是在奏本中言还望陛下对将士能够好好封赏,不能寒了将士之心。”
“他的意思是如若朕不给他封三公之位,就是寒了他的心,寒了他的心就是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他就是天下将士不成?”广明帝冷笑道。
崔洺见广明帝的神情越发阴翳,却道:“他说得也不无道理,若是陛下不封赏他,怕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其实广明帝也知道崔洺说得是实话,但他心里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旁边的郭慈没说话,但安都侯倒是有些着急:“崔相,若是陛下给了他这个封赏,那他岂不是更不将朝廷和陛下放在眼中,以后岂不是陛下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崔洺看了一眼安都侯,他知道安都侯说这话不是蠢,而是聪明极了。广明帝想说又不能说的,想抱委屈却不能抱的,安都侯都用自己的口替广明帝说了出来。
“陛下,若是不恩赏镇国公,那么在百官和将士心中,必定认为是陛下寡恩。”
“但若是陛下将君恩浩荡做足了,日后镇国公再有什么举动,那就是他深受皇恩,却不思感念陛下恩德,是为无君小人了。”崔洺对着广明帝劝道,他的意思也很明确,杀镇国公可以,但是要把礼数做足。
正所谓师出有名,他们要杀镇国公绝不能随意灭杀,先不说镇国公手里的兵会不会反,就说若是真的寡恩刻薄,怕是会真的寒了天下臣子之心,日后别说是将士,就是学子百姓也不会再替广明帝卖命了。
“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以镇国公现在的行为,只要陛下恩赏他三公之位,他必然行事狂悖,到时陛下再有什么举动,那也是他咎由自取,天下百姓和将士也能体谅陛下。”崔洺道。
广明帝听后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很快就做出了决断。
“既是要封赏,那就封镇国公司徒之位。”广明帝说道:“他的那些将领也全部随他入京受封。”
见到广明帝如此说,崔洺点了点头:“陛下英明,如此一来边境大军陛下也可派心腹接手。”
广明帝到底是帝王之才,崔洺只是劝说一二,甚至连苦口婆心都称不上,广明帝就立刻举一反三,很快就想到如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