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魏王好像并不介意我等出售冰块。
因为魏王曾下令,所储蓄冰块需保证幽州海鲜与肉食从津口到洛阳河段至少在五月到九月之间不能出现腐坏,若出现腐坏则直接寻找关联人事进行严肃处理。
但多余冰块各个津口可以自行处理,至少魏王并不去理会。”
这话给范越风听了后,也也是啧啧称奇。
不免对向来敛财手段非凡的魏王居然任由当地徭役出售冰库中的冰块感觉到不可思议。
毕竟夏日售冰,价值不菲啊。
而李泰则明白,冰窟这种东西建立起来,久了后肯定有硕鼠的。
别说农业学府出来的人就是干净,开玩笑,自己带出来的人若说他们肯实干,李泰是相信的,但若说他们清廉如水……
省省吧,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清廉。
简单的说,李泰就两道红线,一是幽州那边运送到洛阳来的货船不能出现腐坏的海鲜,只要某个区域的类似事件增多,医行走的情报体系便自然而然会开始向上传递信息。
其次就是这世道说不定还真有人既要让百姓在冬天里面干活,但到了夏天却又不给百姓换取票据,到时候看看其他的票据兑换有没有异常就知道了。
因为冰票是能够跟粮票兑换的,只不过李泰并没有人为规定兑换的比例,根据市场进行自然调节,但只要某个地方的票据兑换数目出现问题,那或多或少就能锁定范围。
而冰窟还有一件好处就是,这东西不像是粮食或者布匹,说一把火烧了那就烧了。
只要上面追究下来,那终究是能够把事情给追究个清楚的。
当然要真出现蛀虫,李泰看在他们都是农业学府出来的份上先表态,绝不株连九族。
简单的说,李泰已经给各津口冰库留出了足了利润空间。
但他们若还不知足,那等到自己腾出手来,再换一批人也就是了。
当然,李泰虽然原本打算用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员替换掉基层官员,但若农业学府的学员也出现问题,那自然也是要找其他能替代他们的人去。
现在李泰较为看好的是魏旭手下那些真正杀过人的退伍老兵。
因为这些人看起来落魄,但既战场烽火中摸爬滚打过,也在市井烟火中熏陶过,若说他们一个个有多么大的能耐,反正李泰也不相信。
但让他们成为基层的一股顶梁柱般的力量,能非常好的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少在执行命令上,比农业学府的学子更优秀。
只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李泰不想要启动这一批的人。
毕竟这等于是向自己一手建立的农业学府开刀,哪怕农业学府会逐渐的腐坏,或者成为学阀什么的,李泰也只希望别在自己的活着的时候出现。
至于自己死了,那对自己来说那就无所谓了。
不过,李泰没有对冰块额外收取费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盘活北方的航运水道,甚至能够进一步的加强海鲜鱼类对于内陆城市的影响。
毕竟,自己引导了幽州的百姓去捕鱼,但最终的结果,百姓捕到鱼后只能看着鱼腐烂,又或者靠着幽州的盐巴让鱼成为咸鱼干,让这价值大为缩减。
但现在有了冰块后,那在渤海捕捞的鱼能够活鱼保存自然是最好的。
就算死鱼,也能通过冰块保存,然后直接输送到运河城市,提升海洋产品在内地的销售。
所以在李泰看来,卖冰才能挣几个钱,盘活整条北方的大运河,甚至盘活自己的捕鱼计划,让海鱼以及海洋产品进入到内陆的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还是那句话,华夏民族到底是靠着土地生存的民族,如果海洋经济体系不能够跟陆地经济体系形成紧密的联系,而是自己玩自己的在北方捕捞一下鱼群是没意义的。
因为只要改朝换代,那海洋经济体系失去了上层人对海洋的重视,对下层人又没有形成足够的经济纽带,自然会随着改朝换代的到来被华夏所抛弃掉。
而从荥阳开始,逐渐向着洛阳前进的路上,范越风也逐渐发觉,前往洛阳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是自己所想的棋手,实际上除了对自己有信心的棋手,更多的还是洛阳周围的商人想要借助这次机会,把手中货物尽可能的贩卖出去。
所以越向洛阳前进,越能感受到人流汹涌,但这么多汹涌的人流行走在官道上,却并没有给自己有任何拥挤的感觉。
低头看去却见到脚下的土地早就已经经历了拓宽与平整,用着一种不知名的材料,脚步踩上去,看起来还是挺结实的。
水泥,更准确得说是土水泥已经被李泰给弄出来了。
比较起标准的需要以硅酸钙为主研制出来的水泥,自然是要差得太多了,但如果只是单纯用来铺路的话,土水泥也足够了。
水泥这种东西,李泰自然一直在攻克,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