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数日里,陆轩宇逐渐忙碌了起来。 一个大脑表面被铺满柔性电极,并且神经电信号极容易被捕捉的人,对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极大的臂助。 而现阶段,只有基准人能做到这种事,而基准人又只有区区五十多个志愿者。 这些初期志愿者当中,又并非每一个都会直接进入“义体化”的阶段。 而会选择进行义体化的志愿者中,也有一部分暂时不接受深度的义体化,所以脑内只有最基础的柔性电极。 陆轩宇这样会进行深度改造的人,目前也只是少数。 很多项目都需要他进行配合。 当然,对陆轩宇来说,这些都不算很难。 大多数时候,他只用戴上一个厚厚的耳机,在一个昏暗的房间盯着面前的屏幕罢了。 那个耳机的隔音效果极好,能隔绝掉几乎全部的环境音,里面还播放着非常轻微的白噪音。这些白噪音音量很小,不仔细听的话根本不会察觉。 只有特定麦克风内的信号会传递到这耳机里来。 实验员就是通过这个来对他下达指示的。 最开始的时候,他面前的就只有简单的图形或者满屏幕的色块,在这之后才逐渐复杂,出现了各种照片与抽象图案。 有些时候,他需要用语言来描述看到的东西。 有些时候,则需要他做出判断,然后按按钮。(比如判断面前的图像是否符合某种定义,若是符合则按下按钮)。 有些时候,他们还会摆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动植物影像,然后告诉他这种动植物的小知识,并要求他记住。 有些时候,是让他看一些类似于“3+3=”的题目,让他快速给出答案。(而且给出答案的方式还分口答和手写两种)。 有些时候,还需要他去玩一些类似于俄罗斯方块、推箱子、拼图之类的上古小游戏。 当然,也有不用“视觉”的时候。 比如说“遮上眼睛,然后复述自己听到的话”或者“遮上眼睛,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系列。 例如“遮上眼睛,然后根据指令没让双手做出动作”,“在聚光灯下,看着自己的双手,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看着镜子,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等等。 仿佛他随便做点什么,那些科学家都恨不得将他大脑的反应给记录下来。 而科学家们总能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折腾他。 不过根据陈锋的表现来看,这些数据好像真的挺有用的。 实验间隙,他也会与陈锋聊两句武术上的事情。 陈锋一些“他山之石”的观点,正在飞快的改变他的想法。 这段时间,陆轩宇就开始思考,自己所为的“弘扬武术文化”,最后要做到什么程度。 陆轩宇过去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武术之中。他对“武术”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开始的时候,他追求个人记忆的磨炼,而事故之后,“弘扬武术文化”成为了他与武术仅存的联系。 现在,陆轩宇很快就要重新站起来了。但这不代表他就要放弃“弘扬武术文化”的想法。 只是陈锋那一番“组织形式”的理念,也确实让他感到困惑。 ——在这样一个时代,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既符合他心目中“武术”的样子,又顺应时代潮流呢? 他偶尔也会问问陈锋这个问题。 “这你可问住我了。”陈锋挠了挠头:“说到底,我也就是个搞科研的。作为业余爱好吧,我确实可以理一理‘过去的社群关系’之类的历史资料。但你真要我去维持一个集体……说白了在这方面我也就是个嘴强王者。” 陆轩宇靠在轮椅上:“我到底想要什么呢?一个能传承‘我的截拳道’的社群吗?但这个时代它能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说一家武术培训机构?一家企业?但那样的话,具备管理才能的人就会掌握组织的核心。和我想要的又差别太大。一个规则明确的规范化商业比赛吗?但这属于武术吗?”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门叫做“自由搏击”的拳术,但是却可以存在“自由搏击规则下的咏春”、“自由搏击规则下的泰拳”。 同理,其实也可以存在“拳击规则下的太极拳”之类的玩意。只是这些从古传承至今的、本意是应对街斗的武术,就算按照规则进行优化,也很难在“对这一门规则特化的拳术”面前占到便宜。 空手道、跆拳道之类的“拳术”,则具备自己特有的“比赛规则”。 以流行的空手道为例,这一种武术下,甚至存在好几种不同的比赛规则。空手道的比赛规则并没有规定“选手是空手道的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