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我觉得,也可以同时申请一个横向项目。”
“我们的经费主要来源还是横向项目。基金会的项目拨款比较少,而且经费使用上限制很多。”
“张哥,你多注意一下那些大企业招标的数学计算机科研项目,最好是那种研究难度比较高的。”
“我们要做项目,目的并不是做重复性积累的工作,而是要做研究。”
“如果是要做一个软件类似的项目,同比其他实验室,我们并没有优势,我们是数学计算机实验室。”
张志强听着点了点头。
他一直想的是申请一个计算机类的大项目,能够让实验室上下有项目做,现在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是有局限性。
实验室有王浩坐镇,优势是基础的数学,而不是纯粹的计算机。
航天局那种以核心算法为中心的研究,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项目。
……
从新建的梅森数实验室出来,王浩就回了办公室继续做研究。
他还找来了林伯涵。
两人就一起闷在办公室里,继续对新型几何进行完善。
这项研究进行的差不多了。
‘导体内部微观形态研究’是一个研究任务,但显然不是一口气全部能完成,因为‘导体’的覆盖范围太大了。
每一种导体,因为元素组成不同,形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同,他们针对的只是‘单介质金属’的微观形态塑造。
王浩思考着说道,“对应实验来说,图形的上下也不是全封闭的,这一点必须要考虑。”
林伯涵道,“那就需要再添加一条定义,不过也简单,我们可以第三条方程为基础……”
两人继续研究起来。
这是最后的研究收尾工作,他们已经搭建出来框架,有什么要求就把内容添加进去。
等一切都完成以后,框架就构造好了。
王浩和林伯涵一起再梳理一遍,仔细分析后说道,“这个几何框架,每一条都符合实验预期。”
“以目前的数据和结论,已经不能再继续完善了。”
林伯涵也思考着说道,“再继续确实没什么意义了,除非是有新的要求。”
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构造单质金属导体通电时内部的微观形态,因为实验数据和结果是有限的,他们所构造的微观形态只是个框架,无法再继续进行完善。
这就好像是研究包含一条直线的平面。
通过一条直线的平面有很多,他们只是做出了这个定义框架,没有新条件的情况下,工作就无法再继续了。
但是,这已经是很大的成果。
其中牵扯到一大堆的数学表达,研究也为下一步的实验工作找到了明确方向。
……
林伯涵只是参与新型几何的构造工作,并没有去深入了解实验。
所以他并不知道,所塑造出的新型几何具体有什么价值。
当新型几何塑造完成,就是等待下一步的工作了,他也并没有太在意,而是休息了几天,认识下实验室的其他人,也能适应一下西海大学的环境。
他毕竟是个新人。
王浩就不一样了。
他对于新型几何非常重视,因为几何框架的塑造,已经为下一步实验指明了方向--
以各种单质金属为材料,研究激活交流重力场的温度以及对应的强度数值变化。
“如果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就可以找到微观形态稳定性和激活超导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定义个系数k。”
“系数k,可以来描述微观形态稳定性以及超导温度之间的关联。”
王浩仔细看着手里的成果,脑子里不断的思考着,都不由得变得十分激动。
他很少有这么激动的时候。
即便是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或者完成其他成果的时候,他也只感到一种成就感,而不是说对成果本身有多激动。
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
单质金属的激活超导温度,往往只能通过实验才能得知,现在他的研究方向就是,以微观形态理论为基础,结合后续的实验破解相关的奥秘--
利用数学手段以及原子分析,来计算出对应单质金属的超导温度。
这就是解析超导机制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能够做到计算单质金属的超导温度,继续研究就可以拓展到其他单质元素、化合物,甚至是有机分子。
等等。
能通过计算,得知相应有机分子的超导温度,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破解了超导现象的基础机制奥秘。
以此再联系应用,肯定是前景广阔。
如果公布出来,肯定是一项诺贝尔级别的成果,即便不公开出来,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