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
陆鼎说道:“董事长,那我们之前的设计重量是278公斤,如果按照星空一号的运载能力,星斗一号卫星也没必要采用轻型化,重量达到300多公斤也没事,或者更重也无碍,那样我们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
“我之前给的278公斤重量设计要求的确不太合理,这是我的问题。
我看你们提交的设计优化方案,你们优化了不少,但还是有些保守。
你说的对,其实星斗一号再多重一百公斤也没事,只要质量稳定、不怕撞,哪怕最终设计重量达400公斤都行。
但我们的单颗制造成本可以节省数十万上百万,而发射费用只是多万把块而已,这是值得的。”沐阳回道,“这样吧,下午召集一下项目组的核心人员,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设计理念,我过审一下,把它确定下来。”
如果卫星重了,对动力要求就更高。
系统给的设计图纸也没错,结构更加紧凑,但系统也没有太多考虑到制造成本的问题,也没考虑到星空一号的载荷问题。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
结构可以不修改,但一些贵重材料,能用便宜且可靠的代替那就代替,只要不影响性能和功能,零部件的精密度可以再降低一两个等级也没事,如此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下午两点,沐阳和卫星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开了一个设计会议,重新审核星斗一号的设计问题。
讨论了三个小时后,新的优化方案出炉。
这不是新设计,只是把贵重的零部件材料代替,要不然两三个小时定不下来。
最终方案,即在不影响功能情况下,降低制造难度,同时增加了结构强度,最终理论重量达到350公斤,估算每颗卫星的制造成本可减少一百万元。
当然重量增加了,也意味需要更多的燃料储备来应付突发情况时调整卫星姿态。
虽然星斗一号优化之后,之前做的有些工作是白做了,但研制难度降低了,总进程其实也没有变化。
在会议上,沐阳进行了自我批评,没有及时组织会议定大方向,也希望大家发现问题了,要敢于反驳,不搞一言堂。
沐阳和项目组的科研人员都期待星斗一号研制成功,全球大WIFI、高清分辨率。
通过星网,不出门就可以查看全球风景,探索地球神秘地区。
不过,星斗一号要解决的问题挺多,项目组科研人员遇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就连沐阳也头痛。
有技术资料是一回事,能不能研制出来又是另外一码事。
大脑:“我会了!”
手:“不,你不会!”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沐阳考察看电池项目组,再考察卫星项目的其它科研小组。
目前进展还行,估计五月份能出样品,六月份调试,七八月份能与星空一号进行大组装投入使用,还能赶得上火箭真正发射到LEO。
从2008到2016年,近八年的等待,今年终于要走到这一步了。
航天发展说快也不快,但基础打得好,与别人的不一样,星海集团这是要无视气候变化、高载荷、稳定回收火箭等多复杂技术,每一项都是世界首创。
选个好天气再发射火箭?
NO!
发射到LEO只有十几吨?
那肯定不行!
火箭回收?
好吧,这个是借鉴马丝克的,谈不上首创。
问题是,SpaceX的太空公司也没真正做出来。
按照历史的话,spacex火箭回收第一次成功是在2015年12月22日,直到2016年4月8日SpaceX首次成功实现海上回收“猎鹰9号”火箭。
现在被沐阳折腾一下,也不知道被推延了多长时间,但肯定也是在研制,就看谁先实现了。
所以,沐阳说火箭回收技术就是星海集团首创的,不脸红!
况且,我的比马丝克的火箭回收技术先进呀!
……
几天后,
2016年2月22日,正是元宵节。
马丝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宣布了卫星互联网服务的计划。
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并从2021年开始工作。
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项目概述了有关星链项目的更多细节,包括将提供电话服务、语音通话紧急备份服务以及参加Z府Lifeline计划为低收入者提供更便宜的电信服务等。
第1期的4408颗卫星在550千米轨道运行,主要采用Ku、Ka频段,单星通信容量20Gbps,全系统数据吞吐量为100Tbps。
第2期的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