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朕的龙武军呢?(二更)(1 / 2)

石敬瑭登基后, 除了大封功臣,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改元, 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
天福, 是刚刚礼部一群大儒争讨了大半个月;结果。
嗯,大俗即大雅,雅不雅没看出来, 但确实寓意很有福气。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前面;长兴七年,长兴是李嗣源用;年号, 李嗣源用了“天成”四年, 当时百姓安居乐业,李嗣源就又用了“长兴”,希望能一直保持。
后来李嗣源去世,是长兴四年十一月。
而现在却是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 那就是一个意思,之前;李从厚登基那半年, 李从珂那两年多, 直接不算了。
石敬瑭相当于直接从他老丈人后继位。
而更搞笑;是,当初李从珂继位也是, 直接忽略掉李从厚;应顺元年,是改长兴五年为清泰元年。
总之,大家都是从李嗣源后继位;,至于中间那些,都不算数。
林从看到这个都要笑死了, 林从都怀疑, 要不是他后爹已经埋进皇陵了, 他大姐夫也能弄个灵前继位。
不过林从也只是笑笑,因为他还有活要做。
林从要做;活,就是去太行山去招将被他大哥带迷路;龙武军。
没错,最近一直没听到龙武军;消息,不是林从忽视了它,而是它丢了。
说起这事连刚刚登基;新帝石敬瑭都哭笑不得。
刘家大郎当初带着龙武军到了河东,李从珂不是让刘家大郎去赵延寿军中做监军么,刘家大郎哪里愿意,就找了借口,说他正在太行山行军,不方便过去,而刘家大郎为了做戏做全套,还真把龙武军拉去了太行山。
结果从小在汴京长大;刘家大郎,带着龙武军,成功迷路了。
后来李从珂天天借酒浇愁,石敬瑭忙着打仗,双方谁也没注意到这支军,也没见着这支军,一直等石敬瑭进了京,做了皇帝,忙完各种事,禁军来报,说少了一支禁军,石敬瑭才发现。
京城十六支禁军,变成了十五支。
要不是石敬瑭深知王贵太妃这位前夫;长子是什么能力,石敬瑭都以为刘家大郎带着禁军造反了。
由于这支龙武军最后出现;地方是太行山,石敬瑭赶忙传令太行山周围;郡县派当地人寻找,结果后来有猎户发现了这支正在“荒野求生”;军队,这才把这支军队带出太行山。
而林从,就是奉石敬瑭命,持诏书去劝刘家大郎投降,安抚龙武军;。
刘家大郎带着龙武军在太行山找出路,完美错过了朝廷文武百官投降新朝;大部队,现在只能自己投降了。
林从好笑,他大哥一小不小心混成了李从珂朝最后一位忠臣。
这事还被他大姐夫石敬瑭很是笑了一阵,直说刘家大郎不愧是刘鄩;儿子,果然有其父;遗风。
林从这才知道,他爹刘鄩当年也曾干过这事。
当初是他爹刘鄩和李存勖对峙,他爹就想着虚晃一招,直捣老巢,具体做法是两方正在黄河边上打仗,他爹趁着李存勖没进攻;时候,偷偷带了军队出去,打算悄悄去进攻远在河东;晋阳,晋军;老家是晋阳,晋军;家眷都在晋阳,他要是拿下晋阳,晋军必然心神大乱,到时他就可以趁机打败李存勖。
这一招,不可谓不毒。
于是刘鄩就在自己营中绑了很多羊,在羊上插了旌旗,使营中保证还有人;假象,就带着兵悄悄去了晋阳。
而李存勖开始几天也没发现,因为当时两军一直在对峙,经常十天半个月才打一次,直到李存勖又一次去看时发现对面军营居然有鸟落下,这才大惊,连忙进去一看,才知道刘鄩带兵已经去了他处。
李存勖当时知道坏了,刘鄩肯定去了晋阳,于是李存勖率领晋军,日夜赶路,用了七天,行军千里,终于急行军回到晋阳,结果累;半死;李存勖抬头一看,晋阳好好;,一个梁军都没有。
李存勖气得跳脚,还以为刘鄩在耍他。
结果后来才探知,刘鄩确实一出营就往晋阳赶,可去河东得经过太行山脉,刘鄩进入太行山脉,就在连绵不绝;太行山中迷路了。
李存勖到晋阳时,他还率大军在太行山找出路呢!
不过当时因为刘鄩带;都是河南;兵,刘鄩自己也没在河东打过仗,迷路也情有可原,而如今刘家大郎却能带着龙武军,龙武军中还有不少河东人,居然也能迷路,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本事。
果然他大哥,干啥都行,唯独打仗这事,确实不能指望。
林从从石敬瑭领了诏书,就带亲卫亲自去了太行山一趟。
到了太行山脚下,就看到他大哥正领龙武军驻扎在这里。
毕竟没有诏令,他也不能带大军随意回京。
……
“大哥!”林从笑着从马上跳下来。
刘家大郎迎上来,有些忐忑地问,“京中怎么样,新帝可有什么说法?”
林从直接把诏令给他,“放心吧,陛下没说什么,反而嘉奖你见机行事。”
刘家大郎看了看诏令,这才放心下来,顿时开心起来,对后面将士说:“快去摆香案,陛下有令,既往不咎,让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