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李嗣源病重(1 / 2)

冬去春来, 转眼间,到了他后爹登基;第七年。

林从也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三岁;少年,小小年纪, 已经开始在禁军中崭露头角。

而他娘王氏, 这两年因为他后爹不再住在兴圣宫,而是更多;在后宫,又和两个枢密使联手,无论后宫还是前朝,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只是林从和他娘虽然势力大增, 却丝毫不见喜色, 因为李嗣源从去年冬天,身子就开始直转急下。

去年冬天过年前最后一次;封笔大朝会,李嗣源都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主持,结果朝廷一片哗然, 谣言纷起, 好在等过了年第一次大朝会, 他后爹身子好些, 硬撑着露面见了群臣, 朝廷才谣言稍止。

而自此, 他后爹除非大节日去前朝露个面,就已经上不了朝了。

幸好前朝政务有宰相处理, 军务有枢密使处理,倒也没发生什么乱子。

只是朝野上下, 各种猜测不断, 时常京中有传皇帝已驾崩秘不发丧;谣言, 弄得人心浮动。

一直到了春天, 天气渐暖, 李嗣源身子好歹好了一些,宰相冯道带着群臣到后宫问安,李嗣源又撑着出去参加春蚕礼,群臣和百姓见皇帝尚在,谣言不攻自破,朝廷和京中这才终于又安稳下来。

只是这是天气暖和了,很快,夏天一过,秋天一来,他后爹又病了,这次却是起起落落,御医折腾了一个月,他后爹才稍微见好。

王氏宫中

王氏小心;把李嗣源;手放回被子中,旁边诊完脉;御医已经轻车熟路;自动到旁边去开方子。

王氏守在床边,看着昏昏沉沉;李嗣源默默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御医过来,奉上药方,“娘娘,这是臣和其他御医新拟;方子。”

王氏接过方子,看了看,久病成医,她如今也能看出点门道了,发现用药轻了许多,王氏松了口气,把方子还给御医,“去抓药吧!”

“是,”御医们退下。

御医往外走;时候,林从正巧从外面进来,看到御医,点点头,就进来了。

林从走到床前,看着睡着了;李嗣源,轻声问,“娘,爹今日怎么样了?”

王氏叹了一口气,“昨晚上又大半夜咳嗽胸口闷睡不着,今儿五更,才困意上来,服了药歇了。”

林从听了,看着他娘眼底;青色,知道他娘定然又是一宿没睡,就忙说:“娘,我在这守着,您去先歇一会吧,可别熬坏了身子。”

“我不困。”王氏摇摇头。

林从劝道:“娘您还是歇歇吧,万一累垮了,岂不是又多躺下一个。”

王氏听了,这才松口,“那我去隔壁睡一会,等你爹醒了记得叫我!”

林从点头,“放心,我这这看着呢!”

王氏起身打着哈欠去了隔壁,林从就在床边坐下,守着他后爹。

林从坐在凳子上,看着床上正睡得有些不太安稳;李嗣源,看着他后爹散开;头发有些乱,有一缕刺到了脖子,林从轻轻帮着理了下。

看着他后爹;白头发,林从有些心酸,两年前,他后爹还是身子骨棒棒;健硕老人,可仅仅两年,他后爹;身子就垮了,头发也白了,脸上也干瘪;没肉了,精气神一下子消了大半。

而这一切,不过是他后爹年纪大了,身子骨不行了。

林从第一次真切;明白,人老了意味着什么。

因为知道历史,知道后面;走向,林从还曾纠结要不要阻止李从荣逼宫,甚至想着,如果阻止李从荣逼宫,李从荣死不了,是不是他后爹就不会因为李从荣;死受刺激,在病中病逝。

可到了现在,林从才明白,先不说李从荣那个和别人脑回路不一样;神经病,他压根就不可能预测他想什么,更别提提前阻止,就说这整件事,其实重点就不在李从荣身上。

重点是在他后爹身上,是他后爹老了。

如果不是他后爹老了,对朝廷掌控和兵权掌控低了,就算李从荣谋反,谁又敢趁着平叛杀他,杀了他难道不怕他后爹报复,毕竟儿子被杀,哪怕真谋反,对李嗣源那也是亲儿子。

可以说,李嗣源只要健康;活着,哪怕李从荣再作妖,哪怕谋反,也没人真敢动他。

就像杨贵妃马嵬坡兵变,总有人争论是杨贵妃;错,还是李隆基;错,可实际上,谁;错都不是,错就错在当时李隆基逃跑,威信大损,压不住兵了。

否则在长安时,杨家那么嚣张时,怎么将士不敢清君侧。

所以说到底,终究是老虎老了,别人不再忌惮了,就有人趁机生乱了。

杨贵妃、李从荣,不过是引起事;一个借口,今天没有,明天也有。

林从叹了一口气,所以现在,想什么都是多余;,最重要;,就是让他后爹调理好身体,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他爹只要在,那些宵小就不敢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