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影评潮(中)(3 / 5)

换一个电影经典画面,非但不亏,简直就是血赚。这么一看,贺导和编剧考虑的东西显然比我们观众想的更多,那我还是服气的。
最后写点结束语吧,《白昼之雨》瑕不掩瑜,别看我从头到尾都在聊苏琪和曹昊,其实也是因为莫森一角的塑造和演员秦绝的演绎有多强大家都看得出来,已经不必特意点出来分析夸赞了。
总之,这部电影和秦绝能拿“四特”大奖,相信每个从电影院走出来的观众都明白原因。
再次祝贺《白昼之雨》获奖!期待下一部享誉国际的龙洲作品!
……
《旁观,自我保护OR共犯?》
诸位影迷朋友,见字如面。
许久没有完整观看过暗黑致郁系作品了,倘若没记错,《白昼之雨》还是近两年来的第一部。
在敲下这篇文章之前,我与夫人进行了一场颇为激烈的辩论,我们在彼此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了分歧,争执的重点在于结局的性质。
夫人与方木泉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认为《白昼之雨》的结尾是和解、救赎,田刚和邱雪回归平凡生活,莫森失去记忆,为罪行付出代价的同时也获得新生。
我却悲观地觉得事情并未得到解决,因为致使“一切结束”的关键因素是车祸,多么偷懒的设计,它突兀、强行,像上帝之手一般直接抹去莫森的罪恶。
的确,莫森伏法了,可这又说明什么呢?校园霸凌没有得到遏制,一个何冶遭到报复,还有许许多多个“何冶”存在于校园中。一个田刚体会到了旁观者酿成的恶果,但还有更多的“田刚”依然沉默着,在一起又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中做冷漠的看客。
所以,我坚定认为《白昼之雨》是一部暗黑致郁系电影,是绝对的BE。
执拗过后,我试着思考一个更“圆满”的结局,可想来想去都觉得电影残酷无情,它的开始已是莫森校园时代的结束,人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能影响莫森人生轨迹的节点已然全部过去,没有任何拯救的可能。
于是徒留一声长叹,我无力地脑补出一个爽文走向,即从莫森第一次被何冶欺负开始,田刚或其他哪位同学就勇敢地站出来,站到莫森那边,坚定地对校园霸凌说“不”。
可惜,这样的理想化故事,终究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田刚没有袖手旁观”,“如果当时还有人支持莫森”,因为根据调查显示,在面对高压的情况下,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含家人、朋友)越多,他或她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强。
说穿了,这是一种共感效应。
举个例子,你搬新家后发现邻居非常吵闹,影响了你的休息,你因此生气又难过,对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
而这时,假如他们的反应是“没什么吧,是不是你太矫情/太敏感了?”、“忍一忍就好了,人在外哪有不受苦的”,可想而知,你一定会更加委屈,因为你非但没有获得想要的精神支持,反而被在乎的人进一步打压。
但假如,他们的反应是心疼你,为你打抱不平,甚至比你还要积极地想去找邻居或物业理论,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心情首先会好受很多,其次你对邻居的承受力和包容心也会增强,因为你已经得到了需要的支持,来自亲人或友人的精神能量弥补了一部分你遭受的精神创伤。
同样的道理放在校园霸凌事件里,亦是如此。
我相信但凡当时还有一个人站在莫森这边,他走上极端道路的可能性都会大大减少。
[内容追加:说起来,这也是我很可惜的地方,因为紫衣妓女明明可以是这个人,但她出现得太晚了,无力回天,这束温柔的紫色光芒最终只能被莫森压在心底。]
那么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田刚。
他的冷眼旁观,他的背叛,都使他成为一片极其有分量的雪花,最终造成莫森人格的幻灭和崩塌。
如果那时田刚能够陪在莫森身旁,哪怕不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嘴上说两句关心的话,给予莫森一点关怀,兴许事情都会有所转机。
但,到目前为止,我对田刚的态度都是遗憾,而不是谴责。
因为在电影里,田刚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他告诉邱雪,他曾经偷偷恳求过何冶,希望何冶不要再欺负莫森。然而何冶对此的回复是:
“不欺负他难道欺负你吗?”
于是田刚无话可说,默认了何冶对莫森的霸凌行为,并且选择从众、随大流,和其他同学一样默默远离了莫森。
太多太多的观众对此感到愤慨,我在观看电影时的第一感觉却是悲凉。
何冶的反问十分致命,对田刚而言,他的所作所为未尝不是一种自保。
尽管他的自保,是通过推莫森进火坑换来的。
是自我保护,亦是共犯、帮凶。
我们愤怒,但愤怒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非常普遍。说直白一些,倘若我们遇到了类似的事,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像田刚一样保持沉默。
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想摊上大麻烦。
[内容补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