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斯小姐说工作室接到太多的电话, 她回复不完,信件也是。”瑞秋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跟伊莎贝拉报告,“如果可以的话, 我们最好提前回美国,她说我们肯定无法想象到那边多有疯狂。”
没有互联网就是不方便, 伊莎贝拉完全无法知道现在美国是什么情况,也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更变计划。
其实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因为眼不见为干净,只要看不见人们对她的评价,她的心情就不会受到影响。
伊莎贝拉在巴黎也忙极了,她接受了几家巴黎媒体的访问,还有跟伍德女士、比利森母女等人见了一面,算是给她们一个交代以及简单的致个歉。
来巴黎看秀的都是她最熟悉的顾客,现在闹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她们自然想要向她讨个说法。
她们会主动找她说明心底里还是倾向支持她, 不然应该会直接黑名单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平常的待人接物做的太好了,因为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抛开伪装,所以她做事一向很谨慎, 不说不应该说的话, 不做不应该做的事, 为人非常谦虚,乃至出事情了她跟客户的关系也不会一下子断掉。
也许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伊莎贝拉的确有着欺骗顾客感情的嫌疑,但是建立在希莱尔跟她们之间不仅仅是卖家跟买家的关系,肉麻点说更像知已——希莱尔知道她们的需要, 并且会按照她们的要求去制作每一件衣服, VIP制度也是为了加深品牌和顾客的情谊, 增加她们的归属感。
况且她们都压根没有见过“希莱尔”,平时都是伊莎贝拉跟她们接触,她们对这个品牌的感觉和印象全都是由她建立出来的,相比那位素未谋面的设计师,显然是她更有亲切感。
所以对于伊莎贝拉,她们是持有宽容的态度。
只要有合理的原由,那么一切都好说了。
不过伊莎贝拉解释之余并没有透露太多内情,因为那部份的故事得留在发布会上说。
伊莎贝拉本来打算在巴黎多逗留一周,以拓展在这边的人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成为社交明星可不是常常都有的事情,这几天她接到数之不清的邀约,有派对、饭局、宴会……交换了一堆卡片,法语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考虑她想要把业务扩充到这边来,多认识一些人总不是坏事。
但是这样的话她回到美国就是两周后的事情了,按照伊凡斯的说法,那边已经乱套了,她不在的话伊凡斯自己大概没办法撑那么久,而且她的热度是会减退的,就像食物一样摆放的久了也会变凉。
伊莎贝拉经过仔细的考虑后还是决定早点回美国,毕竟美国才是她的主要市场。
……
回到美国的那天,她们回国的消息不知道从哪里泄漏了出去,伊莎贝拉在码头遭到了大批记者的围堵。
“布朗特小姐,当初为什么要掩藏自己的身份呢?!”
“你以后打算在巴黎发展吗?”
“布朗特小姐……”
便携式的照相机开始普及,这些举着相机的记者看见伊莎贝拉出现就如同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蜂拥而至,把她围个水泄不通。
即便她的品牌非常畅销,伊莎贝拉从未都没有感觉到“我真的有名了”,直到今天。
因为在外界看来,希莱尔是希莱尔,她是她,希莱尔再怎么成功都与她无关,现在却不一样了,自从身份曝光之后希莱尔身上的目光全都转移到她这里来,她头一回用这个身份去面对大众,说没有不习惯肯定是骗人的。
即便她在现代也是一名备受关注的设计师,可是在那个时候时尚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人才济济,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自然不会被关注她一个。
而现在不容气的说,她在国内已经没什么对手了,其中一大原因是所谓的“时尚界”其实才成立了半世纪,国内真正排的上号的设计师寥寥无几,而她又是近年唯一能够冲出国际的人,加上她是女性而且年轻,自带话题度,不然也不至于对她这么关注。
希莱尔的真正身份可是被人们八卦了长达大半年的话题,奈何他本人实在太神秘了,出现都不出现的,丝毫不给他们八卦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而且“他”的真身还那么劲爆,你说他们能不激动吗?!
船上的其他旅客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可能是以为伊莎贝拉是什么大明星。
伊莎贝拉一边挑一些无伤大雅的问题回答,一边艰难的向出租车移动,好不容易才挤上车,结果回到公寓又发现事情还没有结束,居然有好几个记者在等她。
虽然知道现在的照相机没有那么厉害,无法拍到屋里的状况,她还是不放心的把所以窗帘都拉上。
她不知道这些人来从哪里得到她的住址,但想来也不是难事,更加确认了想要搬家的心。
一来她需要私隐,二来如今她的身份不再是一名小助理,而是品牌的拥有人,继续住在这种小公寓有失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