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1 / 3)

第二天一早,朱翊钧睁开眼,脑子里还是昨天夜里听的故事

冯保过来给他穿衣服,小家伙却拉着他的说道:“大伴,故事还没讲完呢。

冯保说:“讲完了呀。

朱翊钧摇头:“没讲完,还有王直的故事呢。

冯保听得头疼,讲完徐海,他的脑细胞就已经消耗殆尽,至少得歇个半年。起码让他准备一下稿子,给孩子讲这种故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句话能出现三个他听不懂的名次,还得停下来跟他解释。朱翊钓很聪明,许多地方一点就通,但有时候,冯保从他迷茫的小眼神中,仍然能看出似懂非懂。

王直的问题比徐海更加复杂,说不走朱翊钧在上个故事中好不容易明白的道理,在下个故事中,说不走又要颠要。冯保替他换好衣服。带差他夫洗漱,“不如殿下再回味回味上一个故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咱们再试论一一。朱翊钧开心的笑起来:“哈哈,大伴讲不出来啦!

陈炬笑道:“咱们殿下,最是聪颖伶俐,你可别想糊弄。

冯保笑道:“不敢!不敢!

“哈哈哈哈哈哈哈~~”小家伙叉腰,仰头,笑得更开心了

无论是父母亲人,还是他身边的太监侍卫,每个人都是真心实意爱着他

他每时每刻都是真情流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撒娇就撒娇,想发脾气就发脾气。

洗漱完毕,用了早膳,朱翊钧竟然主动提出要去书房看书。冯保和陈炬颇为意外,带他来到书房坐好陈炬取来《论语》和《孟子》,问他想温习以往学过的,还是预习即将学习的

朱翊钧摇头:

我都不想看。

陈炬问道:“那殿下想看什么?

朱翊钧想了想,仰起头来:“我想看......兵法。

”兵法?

陈炬转头去看冯保,后者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训蒙骈句》:“看这个吧。

朱翊钧看了一眼,有点不情不愿:“这是讲什么的?“

陈炬说:“骈偶句。"

”什么是骈偶句?

“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

朱翊钧恍然大悟:“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陈炬点点头:“”用这样的骈句作成文章,就叫骈文。

朱翊钧又问:“哪些文章?

“庾信的《哀江南赋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赤壁赋》。这些都是。朱翊钧昨晚才听了一场充满指挥与阴谋的抗倭战役,那股尽头还没过去,现在并不想附庸风雅:“可是,我真的不想看这个小朋友就是这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做的事情,很难勉强。

但冯保不会勉强他,并且有办法让他坐下来乖乖地看《训蒙骈句》。

“殿下,张先生可说了,等秋天复课的时候,不仅要学《孟子》,还得学对对子,这本书就是他吩咐让殿下看的。听到张居正的名字,朱翊钧就动摇了:“是张先生让我看的吗?

"当然。

朱翊钧主动翻开书本:“那我就看一下吧。

他在书房看书,冯保去院子里干活儿,没过一会儿,又听他喊:“大伴~大伴~

他一声声的,就跟叫魂一样,冯保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儿进去:“殿下,怎么了?"

朱翊钧抬起头来:“我要喝水。

莲子茶一早就沏好了,小家伙贪凉,还稍微给他冰镇了一下,端上来的时候,陶瓷杯壁上还凝结着细密的小水滴,光是看看就觉得解暑朱翊钧捧着茶杯,喝了一口,满足得咂咂嘴:“真凉快!

冯保在一旁说道:“慢点喝,别太贪凉。

朱翊钧才不听他念叨,一口一口,莲子茶见了底。最下面能喝出一点莲子粉末,朱翊钧不喜欢,便不喝了等他喝完茶,冯保拿上茶杯,准备出去。朱翊钧却一把拽住了他:“大伴等一下!

“殿下还有事吗?"

朱翊钧想了想问道:“你说,徐渭来了京城,就住在那位李大人家里,那我下次出宫是不是可以去见他?冯保惊讶道:“殿下去见他做什么?

朱翊钧不答反问:“大伴,你就不想见他吗?

“我......我.....

那可是徐渭,大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早已作古,杨慎也在前几年离世,能见一见徐渭,甚至讨得他一副字画,那一定是件幸事。朱翊钧看着他,坏笑:“大伴也想!

他俩每夕相处,不但冯保了解朱翊钧,小家伙亦了解他

冯保点点头,大方承认:“我的确也想,可是.....

他这欲言又止的,掉朱翊钧胃口,小家伙急了,要从椅子上下来:“可是什么?"

冯保担心他磕着脑袋,赶紧用手护着他:“可是我担心他在京师呆的时间不会太长。"

”为什么呀?

冯保蹲下来,扶着他的双肩:“殿下,你还记不记得,我曾经讲到徐渭这个人,说过什么?

朱翊钧那记性,梦里讲过什么都记得,更别说现实

他想了想说道:“徐渭小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还有呢?

“他是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