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土豆干(1 / 2)

得到肯定答复后,朱元璋拧着眉,一瞬间散发出恐怖气息。

但很快就收敛了,道:“继续盯着。”

“是。”

“爷爷,怎么了?”朱英一转头,就看到爷爷站在不远处,正与人说话,而爷爷的神情看上去不那么好,似是遇到了令爷爷感到生气的事。

“没事。”朱元璋回道。

说完这话,才意识到自己回答得有些僵硬了,他又放缓了语气,道:“不过是一点小事,是爷爷的私事。”

私事?

又是爷爷的朋友出了事?

朱英没怀疑什么,只是在心里忍不住感慨着:爷爷可真是交友广泛啊。

因着刚才的小插曲,朱元璋的心情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变得没那么开怀了。

但他对土豆的最后收成情况还是很在意,这个田庄原本有着五百多亩田地,后来又陆续添了一些,现在共有一千亩左右。

几个田庄除了留守的人,基本都被聚集在了这里收土豆。

朱元璋之前又让锦衣卫寻了五百可靠的农夫,由管家出面给带过来“帮忙”。

全部加起来,可用的青壮年已是上千人。

一千亩虽多,但忙碌的人这么多,基本就等于是一人负责一亩地的土豆挖、收。

可一千人的成果却是极为令人震撼的,空地上多出了至少几十座“小山”。

光是称重,就是上百杆秤一起来。

就这样,也是忙碌到了天色都微微有些黄昏色的时,才全部都称重好。

“回老爷,少爷,1025亩田地,一共收了2562555斤土豆!”

二百五十六万两千五百五十五斤?

这时候,一石差不多是153到154斤这个区间,2562555斤土豆,差不多就是16750石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按斤数算,平均亩产2500斤!

无论是按斤数算,还是按石的称量来看,这都是能够令整个天下为之轰动的数字。

朱元璋跟朱英还没有开口说什么,这一千多人里,就有人低低哭泣起来。

最初这些人还不敢大声哭泣,可随着哭泣的人渐渐多了,那些农夫们几乎是泪流满面,无法抑制这种狂喜。

“这么高产的粮食!这么高产!老天有眼啊!赐下了这样的神种!老天有眼啊!”

“呜呜呜,若是早些年就有这样的神种,俺弟俺妹妹也不至于一生下来就被溺死了。”

“呜呜呜,爹,娘!儿子今天亲手挖出了神种!是神种啊!”

这样的低低呼喊声,此起彼伏。

就连那些原本是为了保护祖孙二人而混入人群的锦衣卫跟暗卫们,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画面,也是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饥饿这种事,对于百姓们来说,是随时可见的。

丰年还好些,普通百姓辛苦一年,还能勉强落得一个肚儿圆,别管是什么野菜、杂粮,掺在一起吃着,一天起码能吃上一顿干的,这已是极好极好的日子了。

若是到了饥年,虽不一定十室九空,可那些出生在这些年头里的百姓家的孩子,女婴基本无一能活,而男婴能活一小半就已是万幸了。

便是长成之后能成为劳动力的男婴,等着他们长大了能干活,也起码十几年,可多这么一张嘴,几年内就可能饿死了大人。

既然费了粮食也可能养不活,就索性从一开始就舍弃了去。

这种残忍之事的背后,却是浸满了穷苦百姓的血泪。

朱英轻声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时站在朱英身边的就只有他的爷爷,所以他才敢锦衣卫盛行的年代里,说出这样在当权者听来绝对大逆不道的话。

朱元璋朝着大孙子看一眼,大孙子的表情让他也跟着叹了口气。

但随后就生出了一丝满意来,一个能知道民间疾苦、百姓不易的继承人,才是朱元璋最想要的继承人。

他就是从百姓中来,开局一个碗,打下了这一片天下,他固然已成了上位者,却因见识过穷苦百姓的苦难之处,而对官员们更加苛刻。

那些所谓的休息少、俸禄低,在他看来都是屁话!有本事就别当官啊!当了官,就要遵守他划下来的规矩!什么都想要,还什么都不愿,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爷爷,你说,若是孙儿将土豆种子献上去……”

话说到了一半,朱英又停了下来。

“算了,只需收第二批土豆时,不必要求着不许卖,不用孙儿献上去,土豆就能在应天府周边迅速推广开了。”

这样能活命的神物,但凡是挨过饿的人,谁会不稀罕?

这样的收成又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其实都无需刻意去推广,只要是听到消息的人,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