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出圈(2 / 3)

室主任。

以及学科教处的处长,陈震。

三人瞪大眼睛看着标识,显然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要……要敲门吗?”

陈震忍不住问了句。

李景明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用了!”

“就在窗户外面听吧,反正也能听得见。”

听见李景明的话,两人都愣了一下,不过还是站在了外面。

陆陆续续,很快又来了很多人。

这些人不乏需要实验室的专家,以及附属医院的主任。

众人看见李景明等人站在窗户旁边之后,也看到了门口的标识。

众人对视一眼,有些诧异。

这校长都不让进去?

陈恭这么大的胆子吗?

可是李景明见状,则是搬来一张椅子,直接坐在了门口,示意大家到窗户边听。

几位专家对视一眼,有些不太开心。

说实话,他们一个个心高气傲,哪里会愿意站在门口听呢?

这陈恭的姿态也太高了!

可是……

当他们踮起脚尖朝着里面看了一眼之后,顿时傻眼了。

此时众人全都低着头,认真做着笔记。

真有这么邪乎?

于是,大家开始静下来心来听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陈恭站在讲台上,不为所动,而是依然上课。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发展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生物医学发展特别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发展的时代产物。

转化医学的中心环节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开发和利用各种组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数据库,筛选各种生物标志物,是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觉得,想要做好科研,离不开三个方面!”

“第一,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

“第二,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

“第三,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评估与预测!”

“这是转化医学的核心所在。”

“科研,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成熟且完整的团队。”

“转化医学的意义,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发现。”

“目前现有的研究手段,已经完全满足了我们探索的欲望。”

“美国从1990年开始启东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了2023年,才算是比较完整的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

“可是!”

“测序的完成,对于我们医学的发展影响大吗?”

“并不大,测序完成后,人类期望了解自身的秘密,疾病的秘密,但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

“但是……直到十年前,当基因测序被分别应用于药品研发,疾病联系探索等……之后,才有了进步!”

“很显然,生物体是一个复杂体,基础医学研究和实际脱节是明显存在的,如何拆除篱笆?如何越过鸿沟?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应用,才是我们当下的关注焦点!”

“这些年,尽管医疗费用成倍上涨,医学的根本性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如何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patientdrivenresearchprocess),开展医学科学实践,这是转化医学的根本目的。”

“去年,我和杨广业教授进行了三羧基循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三羧基循环,是多少年之前的理论了?”

“这些年虽然深入发展,可是为什么没有迟迟运用到临床医学的领域?”

“是因为基础理论不成熟?”

“当然不是!”

“而是缺少一个中间的桥梁,这就是我所说的篱笆和鸿沟!”

“而接下来,我们从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就是一座桥梁。”

“我们要利用这个桥梁,完成对三羧基循环的深入研究,完成三羧基循环对于人体疾病的影响探索。”

“而分子标志物,就是桥梁!”

“然后,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

“……”

说话间,陈恭开始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站在外面的杨广业和姗姗来迟的齐欢二人被陈恭的话给彻底说愣住了。

他们压根没有想到,陈恭已经对课题的计划,发展到了第二步,第三步上来!

两人眼神里满是震惊。

他们都是科研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

他们却发现,在宏观角度,科研思维等诸多领域,他们竟然和这个21岁的“负责人”有着如此大的差距。

甚至!

杨广业内心都有些庆幸。

还好……还好陈恭是第一负责人。

他感觉,自己比起陈恭的视野和高度,以及对于课题的宏观把控,真的差了很远很远。

“这……就是转化医学吗?”

齐欢忍不住讷讷自语道。

而外面原本此时还心怀抱怨的人,全都被陈恭的讲述给震撼到了。

这就是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