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护牍若命方为子孙(1 / 2)

天下藏局 小九徒 1074 字 2023-02-21

总瓢把头说道:“小苏,请给我一支烟。” 我:“……” 不是我小气。 关键是我怕他抽死过去。 总瓢把头显然已经看出了我的想法,说道:“你放心,我刚打了一针,暂时死不了。” 我看他现在的状态,好像在两针药剂加持之后,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 便过去递了一支烟给他。 总瓢把头的手好像有力气了,接过烟之后,让我点着,自己放在嘴里抽。 他神情无比肃穆,目光深邃,凝望着床对面墙壁,似乎内心在痛苦挣扎地回忆一件往事。 一支烟毕。 没有咳嗽。 接下来。 老江湖向我讲诉了一个无比震撼又血淋淋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 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名叫方为良。 方为良年轻之时学习的是田野考古,对古玩极为痴迷,可谓四大项皆通,年纪轻轻闯荡出来不小名气,江湖人称“古玩方疯子”。 在那个年代,古玩被认为是封建遗毒,不少民间奇珍异宝毁于一旦。 方为良见到此情景,极为痛心,邀请了自己的一位铁杆哥们,开始到各地去铲地皮,暗中收集这些即将被损毁的宝贝。 在当时,铲地皮是投机倒把行为,属于犯罪,必须偷偷来干。 他们两人胆子也大,伪造了一份公函,说是公家派来专门来收集古物件,用来分析,作封建迷信批判理论研究的。那时候的人都比较淳朴,两人凭借着这一份架公函,加上能说会道,几乎所向披靡,在农村收集到了不少宝贝。 在陕省宝市,他们来到了一农家借宿。 无意之中。 方为良发现了农家墙壁贴画下面有一个铁箱子,箱子里面有一部残缺不全的竹简书。 竹简书残缺不全。 上面的文字极为古怪。 但作为田野考古专业出身的方为良,却一下识别出了竹简书上的文字:上古水书。 水书是一种夏代神秘象形文字,被认为是天书。 因为除了西南地区水族凤毛麟角的“水书先生”(也叫鬼师先生)能读懂之外,几乎无人能懂。 恰巧。 方为良在多年前曾去拜访过一位九十岁高龄的水书先生,倒识得若干水书文字。 当他的眼睛扫过竹简书标题几个字之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那几个字是:《连山易》。 有读者可能不知道《连山易》是什么、具体地位。 夏代《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并称为国之三易。 《连山易》、《归藏易》均已失传。 仅剩一部《周易》,已扛鼎天下千年! 方为良细看竹简书,虽经岁月流逝,竹简书已经残缺不全,估计不到整本书的三分之一,但经过判断,这确实是南北朝一位叫“寒潭老人”手抄版的竹简水书《连山易》。 誊抄原文来自东汉一位叫桓谭的人。 东汉是《连山易》最后消逝的年代。 桓谭乃东汉人,他也是首位提出《连山易》之藏处之人。 种种信息综合证明。 这是一本南北朝抄写版本的千古奇书! 众所周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纸开始广泛运用,逐渐取代了竹帛写书。 可正因为这位南北朝的寒潭老人,仍在用竹简抄书,才让水书《连山易》历经岁月,流传至今,若当初他和其它人一样用纸抄写,可能早就化为了灰烬。 千古奇书、神秘水书文字、南北朝竹简。 这东西一旦面世,可是轰动整个文化界,甚至是影响历史的存在! 方为良坐不住了。 晚上睡觉之时。 他将情况告诉了自己的铁杆兄弟。 铁杆兄弟听完,震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他们发誓,一定要将这部残缺的《连山易》给带走。 翌日。 他们开始对农家主人有一茬没一茬地问竹简书的来源。 农家主人一句话,却让他们傻了眼:“我太爷爷是前清进士,这竹简书是他留下来的,至于太爷爷从哪里获得的,我不知道。但太爷爷死前曾留下一话‘毁书卖书犹掘祖坟,护牍若命方为子孙’,我知道你们想要这竹简书,但除非我们全家都死了,否则休想!” 讲完之后。 农家主人非常恼怒,立即将他们两人给赶出了家门。 方为良无比沮丧。 一件稀世珍宝在民间蒙尘。 若不加以保护,估计传不到几代,就要彻底毁于一旦。 这简直比利刃剜心还难受。 铁杆兄弟说道:“你不用担心,对付这种顽固农民,无需做局,简单一个办法可夺此书!” 方为良问他什么办法。 铁杆兄弟却闭口不答。 待到第三天。 铁杆兄弟突然买了十几个白面馍馍回来,并在上面涂上了一层药。 方为良见状,大惊失色,问他想干什么。 铁杆兄弟说道:“农家夫妻两人,大儿子十三四岁,小儿子十岁,他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但他们家穷得叮当响,终日吃红薯渣当饭。” “我这两天特意化了装,扮成上山的挖参人,让农家的大儿子帮了我一下忙,今天作为感谢,将药馒头给他的大儿子,他会带回家,一家人吃了这药馒头,我们就可夺书!” 方为良大急道:“你想杀人?!” 铁杆兄弟冷哼了一声,咬牙道:“只是昏迷的东西而已,等他们醒来,我们已拿书逃之夭夭。若要奇宝,不能用寻常手段!” 这事情等于下药抢。 非常龌龊。 但方为良考虑到竹简书的重要性,觉得如果仅仅让农家一家人昏迷,也做得。 当天。 铁杆兄弟拎着一袋子白面馍馍出去了。 到了晚上。 两人摸黑潜进了那户农家。 进去一看。 农家主人、农家媳妇、农家大儿子,全都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 地上散落着几个没吃完的白面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