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5章:赵顼返京,北方旱情,粮价飞涨(3 / 3)

落她为由,让赵顼去找周如堇,让赵顼吃了闭门羹。

而后,赵顼又去寻林映衣和华沁一,二女以同样的理由,将赵顼赶了出去。

赵顼无奈之下,只得去找周如堇。

周如堇则是以自己是妹妹,初来乍到就先得恩宠会显得自己没有礼数为由,也对赵顼紧闭房门。

赵顼顿时为难了,他感觉四女说得都没有问题。

“唉,当皇帝确实难,真是幸福的烦恼呀!”

赵顼兜了一圈后,最后强行钻进了向芯儿的被窝。

四女之中,向芯儿是最不怕赵顼的,也是赵顼的皇后,赵顼依照自己的礼数,回宫的第一晚,自然要陪皇后。

一夜酣睡。

翌日一大早,赵顼来到了垂拱殿。

他又坐在了熟悉的桉头前,桉头两端,奏疏堆积如同小山一般。

奏疏所书,基本都是关乎北方旱情的。

应对旱情,朝廷一直都是有较为完善的章程的。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朝廷开放当地的常平仓,赈济救灾,迅速安抚民心,以防有流民造反。

若旱情特别严重,朝廷还会增加一种救灾方式:移民就食。

所谓的移民就食,就是由朝廷组织流民迁移,去富庶的地方,然后用富庶地方的粮食供养灾民,以免形成一群群流民潮,且都向汴京城涌来。

不过这一次,旱情太严重了。

仅靠朝廷的常平仓,再加上转移江南的粮食,速度稍显缓慢。

当然,这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最严重的是,由于农兼商法的应用和水泥路的普及,商人们越来越多,而有些商人赚钱赚疯了。

开始哄抬粮食价格。

本来,一斗米价格为七十文,现在已经涨到一百二十文了。

粮价上涨,导致一些本来没有受到饥荒影响的百姓也开始慌张,然后也开始囤积粮食。

很快,大多数粮食都落在了商人和富农的手中。

他们将粮食屯在家中,两三个月都吃不完,而那些受干旱影响最重的贫民,却是连第二顿的粮食都不知去哪找。

可谓是,穷人饿死,富人撑死。

汴京城内,依然是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有存粮,而外面村落的百姓,却是已经好些日子都吃不饱饭了。

朝廷的存粮有一些,但远远不够,又不可能去市场买高价粮,赈济百姓。

源于高粮价,群臣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人认为,朝廷应该印制纸钞,向穷人发放,不但能促进商贸,还可以间歇性降低粮食价格。

不过此法会让货币贬值,导致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会升高。

并不是上策。

还有人认为,朝廷应该出手,以法令抑制粮价。

在未来半年内,一斗米的市场价不能超过七十文,等到秋粮下来,粮食的价格自然就无法居高不下了。

此策也有弊端,不但会削减农兼商法的施行,还会导致很多商人破产。

赵顼想了想,朝着一旁的喜子说道:“将这两日在中书讨论的那群人都召过来。”

“是,官家!”喜子快步朝着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