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四郎探母》为什么要有《见妻》(2 / 3)

,就显得整出戏少了那么一丝人情味,而且显得剧情虚假!

《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核心是什么,讲述的其实就是在战争背景下的亲情伦理悲剧。

而《见妻》这一折,则是把这出戏一下子推上了高潮!

《见娘》只不过是一个铺垫,而《见妻》则是让杨四郎内心的煎熬达到了极致。

番邦有铁镜公主,一十五载悉心照料,而且还为他传宗接代,更是听说他要回宋探母,二话不说,前去盗令,这样的恩情,杨四郎怎能舍弃!

而这一边,四夫人乃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当真的是情深义重,两人少年夫妻,如今十五年后重见,更是不忍离开!

这种剧烈的戏剧冲突之下,才让人对《四郎探母》这出戏钟爱这么多年!

《四郎探母》这出戏,好就好在他的人情味上。

在辽宋交兵的残酷背景下,剧中人首先考虑的全都是亲情。

这也是这出戏能够长演不衰的魅力所在。

当初两狼山一战,杨令公被困,苏武显化牧羊老人,给了老令公两个警示:苏武庙中李陵碑。

意思是你要么做苏武,持节不改便要受尽磨难,要么做李陵,苟全性命便毁了杨家的世代英名。

杨令公老迈,承受不起这些,选择了自尽。

令公虽死,他的四子,同样被困的杨延辉,则被迫选择了李陵的道路。

不过他机智地隐瞒了自己的姓名,一者无损杨家声誉,二来躲过北国的仇恨报复。

于是,改名木易的杨四郎成功地在北国活了下来,甚至得到了辽国当权者萧太后的赏识,招为驸马,与公主结婚一十五载,还有了后代。

日子越安稳,夫妻越恩爱,杨延辉对于故土与家人的思念,就越发强烈。

这种思念不光是思念老母与亲人,更有对于结发妻子的思念。

这一点杨四郎是不会对妻子铁镜公主开口的,很大程度上也不会明着对观众说的。

然而冰雪聪明的铁镜公主猜到了这一层。

大家想一想,如果回宋营仅仅是看母亲,公主怎么就那么怕他不会回来?

女人的直觉告诉公主,他在宋营有原配夫人,那两口子见了面,可能就真的难舍难分了,自己这边就要守活寡一辈子了。

当然这一点公主也是不会开口告诉驸马的,两个人的心思都在不言之中。

铁镜公主是女中豪杰,在问明情况后,她选择信任她的丈夫。你说你会回来,你就一定会回来,而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支持你。

金批令箭那是军中法度,就算是太后亲闺女去骗取,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而《四郎探母》的最高潮,就是《见妻》这一折。

杨四郎见到了结发妻子四夫人,确实是难舍难分。

但选择了四夫人,意味着抛弃了有情有义,不顾一切来支持他信任他的铁镜公主。

无论怎么选择,对于他,都是痛苦万分的。

最终,杨延辉还是回到了北国,去做他的李陵去了。

而四夫人的苦守,没有得来王宝钏那样美满的结局。

《四郎探母》这出戏整体来说,还是一出比较轻松的戏,并不强调国仇家恨,没有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甚至没有一个反面角色。

所有剧中人都看重感情,每个人都把亲情放在家国大事之前。

但是,这出戏依然是一出悲剧。

这出戏通过了宋辽几代人国家与民族战争仇恨下的大背景,每个人都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给与了观众们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

能够直通心灵的戏,才能够流传千古!

其实这出戏在当年某个时间段,是禁止演出的,因为某些人觉得这出戏不好,鼓吹了杨四郎这个投降派,顾小家不顾大家的思想。

但是,后来发现,湾省的老兵们特别喜欢这出戏,而且看到《见娘》《见妻》和《哭堂》这三折戏的时候,哭得是眼泪汪汪的!

其实他们很多人也都跟杨四郎一样,人虽然跑到了湾省,但是父母和妻儿都撇在了大陆。

于是,这出戏,又重新的解禁,火爆了起来,而且是重点推广,这也是为什么《四郎探母》这出戏在当今能够比其他的剧目更加的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

穿着一身青褶子的夏毅樊迈着娇柔的步伐,慢慢的走上了舞台!

青,在过去代表的就是黑色。

而青衣,在过去的戏里,大部分都是穿着黑色的戏服,所以,这个行当才被称为青衣。

其实有不少人在看《四郎探母》的时候很奇怪,按道理来说,穿着这种黑色褶子的旦角,大部分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子!

比如说,《武家坡》里的王宝钏,穿的就是黑色的褶子。

而四夫人的身份,绝对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