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这是要反了不成?(2 / 3)

说话。” 钱桂望了望那个阴影中的身影,“谢大人提醒。” 文人么,有时候心中委屈就要写首诗骂骂当朝者。 这可得悠着点儿。 到此为止, 朱厚照还觉得不过瘾,他想着应该要办个报纸作为口舌,往后大力宣扬他的一些理论和做法,太子是真的要为民办事,决不能让这些理学大家把他搞成个昏聩的形象。 所以这件事也在筹谋之中了, 在京里如此激烈讨论的同时, 谷大用并着山东镇守太监尤址以及东宫申斥杨廷和的信全部到了青州府知府衙门。 最初朱元章本想用按察使、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三权分立来达到省级官员相互制约的目的,但在后来实际的政治运行中这三使都不顶用,关键的还是要看巡抚、总兵、镇守太监这三方。 镇守太监的来由,便是因为皇帝不信任手握重兵的大将,所以派出太监监视。 因而镇守太监的职权颇重。 有他支持,应该可以帮助到杨廷和不少。 可配着这封信看这位尤公公,杨廷和却觉得不轻松,这明显是太子对他有些不满意了,想来也要加紧才行。 而那尤址,居得是高位,一个知府不能叫他多重视,哪怕他是太子的人。 你给太子办差,我也给太子办差,差你哪儿了? “皇爷和太子殿下的意思,这次分田一定要分到位,旨意也下到了咱家这里,要咱家无论如何替你撑住这个场子,杨知府,咱家来问你,可有什么大的困难?” 乐山县形势紧张,情况不容乐观,杨廷和也不敢隐瞒,“回尤公公,乐山县有三家大户要拿回之前投献给齐宽的田。乐山知县不同意,属下只怕那些人会有意阻挠。” 一旁脸大肩宽的谷大用开口说:“殿下派奴婢过来的时候,担心的就是有人想从中作梗,到时候借机生乱,以此来找杨知府的麻烦。” 尤址一听竟有这么个好理由。 马上顺坡下驴,“殿下所料必然不错,杨知府,咱们这就去乐山县,瞧瞧是些什么人在阳奉阴违!” 尤址这个镇守太监派头十足,仿佛是个忠心得不能行的奴婢。 其实谷大用来找他的时候他是既惊又喜, 说实话,天下的太监现在最羡慕的是刘瑾。 那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得了照顾太子的差使,日后太子登基,司礼监能少了他的位置?别看他现在还不起眼儿,往后他们这些人见了他都得跪着。 那种威风,谁又不想? 文官可以辞官,辞了官有家可以回。可他们这些没根的人,只有宫里是家。所以对于尤址来讲,只要能攀上太子,以前那些压着他的人,都不算个事儿。 朱厚照也是摸准太监这个心理,才有信心立即让谷大用来找此人。 现在好了,当地的镇守太监一出马,按察使衙门的兵便没有借不到的道理。 而在乐山县, 韩子仁这个知县亲自主持分田事宜,但要命的是,派出去的人竟真的遇到那些被扇动起来的民众,他们是数百人一齐行动,冲撞分田的人员,甚至打伤了一直跟随韩子仁的黄师爷。 这样一来,所到分田之处,均有人破坏,事情自然是无法推行, 韩子仁暴怒, 他也诨人一个,竟真的敢下决心把那些看着老实的农户给抓了起来,并且全都押回来亲自在大牢里审问,“说!此事是不是那个姓赵的在背后指使?” 韩知县不是不可以直接派人过去抓人,但似这种大户都有关系,上面也有人庇护,他拿不到证据,这官司往上打也赢不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县丞来向他禀告,说知府大人来了。 韩子仁吩咐说:“你们继续审,不老实的踢他两脚,死不了!劳资就不信问不出个名字!” 交代完这些,他便出了牢房去迎接,到了堂前一看,这哪里是知府大人,连东宫的太监都来了! “韩子仁,咱家听说你这里分田不顺利,是不是有人刻意阻挠?!”尤址是个急性子,他急着要人头向东宫邀功呢。 韩子仁也不二话,“回公公,的确有人从中作梗,属下已经抓了几个作乱的贼子,正在审问!只要审出正主,即刻拿了交于公公处置。” “可有怀疑的正主?”这话是谷大用在问。 “倒有几户,而且也不是怀疑,属下几乎可以确认,就是他们。只不过他们都是乐山县几十年的大姓,势力盘根错节,小民几乎都不敢得罪,属下也还没有找到证据。” 谷大用转而对尤址说:“尤公公,离京的时候,殿下催的可急啊。” 这话意思很明显。 尤址眼珠子一转,就对韩子仁说:“不要再审那些作乱的人了,直接将正主抓来审!抓错了再放嘛,有什么关系?” 这可真符合宦官作乱会说出的话…… 韩子仁看了看杨廷和, 杨廷和还能怎么说,太子刚刚申斥过他,“殿下的旨意很清楚,田一定要分到位,若有当地势要从中作梗,则就地拿下,若有官员勾连大户私相分田,则一并查处。这一次,不仅是尤公公,陛下也派了锦衣卫暗中探查,如此力度,旬月之间,我们必须要给出一个交代的。所以韩知县,这事是怎样都得做了!” 韩子仁一听脑子都充血!这些话听着也太振奋人心了! 只要上面有这个决心,除非山东有哪个藩王起兵造反!否则还有谁能阻止? 可这近京师之地,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 宣宗皇帝时,汉王朱高煦也想学太宗皇帝来个靖难,结果连青州府都走不出去,一场仗没打,自己的收拢的兵被吓一吓就散了。 包括正德年间的两次藩王造反,那扑灭的速度之快,搞得历史上的那个朱厚照很不高兴,因为他就是想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