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君心难测啊(1 / 3)

天子启四年的大朝仪,结束了。 通过上午的朝仪,汉家也算是定下了未来一年,乃至整个天子启在位期间,汉家的施政重心。 ——以吴楚之乱平定为基础,按部就班的推进《削藩策》《治安策》,稳步扩大平定吴楚之乱的胜利果实; 花费十到二十年时间,彻底解决宗亲诸侯尾大不掉、割据地方,对长安朝堂中枢带来的威胁、造成的隐患。 于此同时,尽快恢复被吴楚之乱破坏的社会生产秩序,重新回归到‘休养生息,低调攒钱,为决战匈奴做长远准备’的主体方针。 至于刘胜提出的‘削夺诸侯王自主任命官员的权力’的提议,天子启虽是一笑而过,但也没忘提上一嘴:诸侯王相、太傅,本就该由朝堂任命; 只是过去这些年,仁慈的先帝纵容吴王刘鼻、楚王刘戊、齐王刘将闾之流,才让这个规矩遭到了破坏。 就这么浅浅提了一嘴,朝臣百官便福灵心至,争相出身奏请。 最终,朝臣百官共同论定:将诸侯王相、王太傅的任命权,再次收归朝堂中枢。 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在诸侯王相、王太傅之后,诸侯中尉、内史,乃至二千石级别官员的任命权,也肯定会被次序收归中央。 当然,除了收回诸侯王相、王太傅的任命权之外,天子启也没忘借着这个机会,进行几个不痛不痒,却也足够朝野内外玩味的改变。 ——改诸侯王太子,为王世子; ——改诸侯王相为‘相’,而非过去的‘丞相’‘国相’; ——改诸侯王太傅为‘傅’; ——改诸侯王太仆为‘仆’; ——改诸侯王中尉为‘尉’; ——改诸侯王少府为‘府’。 一长串看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不再那么有逼格的称谓改变,却是将天子启的野心,毫无遮掩的展露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削藩,并没有结束。 吴楚之乱,也仅仅只是开始······ 上午的朝议结束之后,天下各地赶来长安的计吏,便有序退出了未央宫。 未来的两个多月时间,这些计吏便一直会待在长安,随时做好‘被相府召去核验数据’的准备; 到了下午,百官又跟随天子启,分别祭拜的长安城南郊的社稷,以及南城门内的太、高二庙。 等所有的事情忙完,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于宣室殿辞别天子启,三两成堆的走在宫道之上,劳碌一天的公卿百官们,却仍不忘交头接耳的,谈论今天的所见所闻。 至于谈论的核心,自然是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之上的准太子:刘胜无疑······ · “过去,只听说公子胜忠孝无双,侍母极孝;” “却没想到如此纯孝之人,对待宗室族亲,居然如此狠心?” “——是啊~” “——开口就是官员任免权······” “——这,是要刨了宗亲诸侯的根呐?” “可不是嘛······” 行走在人群中,听着耳边传来的交谈声,太仆刘舍、廷尉张欧,以及少府萧胜三人,却是若有所思的低下头去,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见三人这讳莫如深的架势,众人也很快停止了交谈,纷纷将试探的目光,撒向这三位中二千石的当朝九卿。 片刻之后,一名千石级别的老者快走两步,跟到了萧胜的身旁。 “听说公子胜奉陛下之令,主持关中今、明两年的粮价平抑事宜;” “既然是平抑粮价,那公子胜最近,应该没少和酂侯走动?” 老者意味深长的一问,自引得萧胜稍侧过身; 待看见那老者,以及那一道道投向自己的目光,都带着‘您认为,公子胜是什么样的人’的询问意图时,萧胜也不由稍吸一口气,又缓缓将其呼出。 “公子胜······” “嗯·······” “——平抑粮价的事,被陛下交给公子胜之后,公子胜确实曾拜会过我一次。” “单从平抑粮价这件事来看,公子胜,应该可以说是个‘早慧’的人?” 略带迟疑的一声‘或许是个早慧的人’道出口,萧胜也不忘呵笑着摇摇头。 “我也只见过公子胜一面;” “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敢下定论·······” 说着,萧胜便再侧过身,将求助的目光,撒向身侧的刘舍、张欧二人。 待众人又齐齐循着萧胜的目光,看向刘胜、张欧二人时,却又见二人脸上,同时挂上了一抹尴尬的僵笑。 “呃,我二人,和公子胜并不熟稔······” “毕竟·······” “咳咳,公子胜,还仅仅只是‘公子胜’而已·······” 满是深意的一声提醒,惹得众人面色顿时一僵,随后便各自别过头去,匆匆结束了这个话题。 诚然,如今的刘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储君。 ——比曾经的刘荣,都还要板上钉钉的那种! 但毕竟刘胜,还只是‘准储君’,还没有得到正式敕封; 说的再简单一些,就是刘胜理论上,暂时还是个平平无奇的‘公子’‘准诸侯’的身份。 而这样的身份,意味着凡是在今天,有资格出现在未央宫内的官员,都不能和刘胜又太过密切的往来。 这即是为了避嫌,同时,也是过去,曾被朝野内外认为‘板上钉钉’的准储君——皇长子刘荣,给汉家朝堂敲响过警钟······· “粮食的事儿,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听说是开了太仓,往外卖平价粮呢。” “——也不知道公子胜怎么想的·······” ··· “既然还没敕封太子,那公子胜身边,应该还没有属官吧?” “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