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财帛动人心,却也要人命啊(2 / 3)

噜勐灌一通。 田蚡却是再次低下头,面色阴沉的将那卷竹简仔细看过一遍,才疑虑重重的坐回座位,陷入了漫长的狐疑之中。 “这竖子,究竟是想做什么?” “就算是开仓放粮,也该是在明年开春,粮价上涨的时候才对;” “现在就开仓······” 越说,田蚡面上神情便越凝重,看向手中竹简的目光,也是愈发严峻了起来。 “一石百钱······” “价格倒是合适;” “就是这开仓的时间,也太早了些······” 满是狐疑的自言自语着,终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田蚡终也只得面带疑虑的抬起头。 “那几家,是什么反应?” 田蚡说话的功夫,无盐忌也总算是捋顺了呼吸,随即又长呼出一口气; 听闻田蚡此问,那才刚平静下来的面容,却又陡然涌上一抹激动! “诸田支脉,似乎还有些疑虑;” “但韦家粟氏、安陵杜氏,都已经给我递了拜帖! “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想借钱,把太仓这批粮食吃下······” 难以激动之情的说着,无盐忌望向田蚡的目光,也不由稍带上了些许试探。 话虽然没说出口,但也明显是想要问田蚡:这钱,我该不该借出去?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这钱借出去,能不能收回来? 对于无盐忌溢于言表的迫切,田蚡却并没有急于作答。 而是再次低下头,反复查看着那卷竹简,嘴上却顾左右而言他般问道:“无盐公,知不知道如今的太仓,有多少粮食?” “知不知道长安朝堂,即将从蜀郡、汉中,运多少漕粮如关中?” “又可知今年,关中的粮食缺口有多少、要花多少钱,才能买下足以填补这缺口的粮食?” 接连三问,只惹得无盐忌微微一愣,面上迫切之色,也稍有些了减退的趋势。 便见田蚡最后一次查阅过手中竹简,确定没有遗漏之处,才将竹简平摊在面前的桉几之上; 再次抬起头,望向对座的无盐忌时,面容之上,也悄然带上了一抹戏谑之色。 “少府内帑,光是在长安太仓,就存有两千万石粮食。” “如果有必要的话,关中其他几座粮仓,也能在半个月之内,运上千万石粮食到长安。” “另外,蜀郡、汉中,也会有近千万石粮食入关。” “——算下来,这,可就是不下四千万石粮食了······” 讥笑着道出此语,田蚡又稍低下头,朝面前的竹简指了指。 “那竖子,打算以每石百钱的价格卖粮,单就是这四千万石粮食,就需要四十万万钱。” “敢请问无盐公;” “——无盐氏倾家荡产,可能凑得铜钱四万万?” “这四千万石粮食,顷无盐氏之力,可能吃下其十一?” 又是接连两问,将无盐忌面上雀跃之色尽数挥散,田蚡终是长呼一口气,又面带唏嘘的对无盐忌摇了摇头。 “韦家粟氏、安陵杜氏,外加我田氏七支嫡脉,这九家豪商,看上去,似乎有能力吃下这些粮食。” “但无盐公别忘了:秋收,可才刚过;” “这九家的现钱,可都用来收购农户手中的粮食,以囤积于各自家中的粮仓了。” “若非如此,这九家家赀万贯、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贾,也不至于找上无盐公?” “无盐公的子钱,动辄数倍的利息,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胆子借的啊······” “嗯?” 满带戏谑的一问,也终惹得无盐忌面色凝重的低下头。 思虑再三,终还是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大致道与田蚡知晓。 “我已经查问过:关中今年的粮食缺口,在八千万石以上!” “而少府内帑、关中各仓,外加蜀郡、汉中的漕粮,也只能凑到这八千万石的一半。” “只要能把这四千万石平价粮吃下,那关中的所有粮食,就都将由韦家粟氏、安陵杜氏,以及田家七支庶脉掌控。” “到了那时,粮价是百钱、千钱,又或是万钱一石······” “谁,又说的准呢?” 如是说着,无盐忌面上神色,也稍轻松了些。 再轻笑着摇摇头,便又指了指田蚡面前,那卷刚被抄录下来的相府公文。 “至于如何吃下这四千万石平价粮,这个,我也想过了。” “——我无盐氏,倾尽所有,能吃下太仓一百七十万石粮食。” “韦家粟氏、安陵杜氏,外加田氏七脉分支,虽然手中没有太多现钱,但也总能吃下一百三十万。” “加在一起,总共也才三百万石,确实少了些。” “但田公可别忘记了:在关中行商做贾,谁家背后,又没有靠山呢······” “这一本万利的买卖,难道朝中那些公侯、贵戚,就不想做了吗?” “——以一百钱每石的价格,买下这些平价粮,只等明年开春,转手就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如此暴利~” “呵,田公;” “财帛动人心呐······” 意味深长的一句‘财帛动人心’,先前被田蚡击散的那抹贪婪,便又再次回到了无盐忌的脸上。 而这一次,田蚡却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深吸一口气,便陷入了漫长的思虑之中。 这次的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很简单的供需关系变动。 ——今年秋收歉收,导致关中今年的粮食产出,无法满足关中百姓的内部需求。 供不应求,自然就有了‘价高者得’的操作空间。 如果心狠一点,关中的商人们联合起来之后,甚至可以玩儿一手限量供应、饥饿营销的伎俩。 而对于朝堂而言,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从供需关系着手。 ——把‘供不应求’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