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又当又立天子启(2 / 3)

弟六人敷衍的回礼; 刘发、刘端二人则躲在这两个哥哥身后,面上神容愈发局促了起来,明显是很不习惯,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场合。 至于刘非、刘胜哥俩,则置若罔闻的跑到距离殿门数十步的拐角,毫无顾忌的蹲在地上,用先前准备好的石子儿,玩儿起了九宫格。 每玩儿完一局,赢的人还不忘嘿笑着抬起头,在输的人额头上,弹上一个脑瓜崩。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此刻,正展现在宣室殿外的这幅场景,便是这句俗语,最直观的体现······ · “臣等,参见陛下~” “惟愿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卯时正,天子启的身影,不早不晚的出现在了宣室殿内。 朝臣百官齐身向自己行礼,天子启自也是温笑着直起身,对殿内百官稍一拱手,再象征性的将上半身,弯下去一个微不可见的角度。 君臣见礼过后,天子启在上首的御榻上坐下身,又温笑着伸出手,朝殿内百官,将手轻轻一压。 随后,聚集在殿中央的朝臣百官,便各自散到东、西两侧的座位上,又各自坐下身来。 待百官都落座,天子启才终于呵笑着侧过身,朝西席外侧的兄弟九人指了指。 “幸好有祖宗庇佑,让朕这样德行浅薄的皇帝,也能幸运的生下这九个儿子;” “到如今,朕这九个儿子,最年长的,已经有十九岁,最年幼的,也已经有十三岁。” “——我刘汉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曾定下规矩:皇子年满六岁,就应当封为宗亲藩王,在关东坐镇地方。” “朕这九个儿子,早已经过了封王的年纪,却仍旧被朕这个昏聩的皇帝,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满怀唏嘘,又不乏些许羞愧的话语声,自是让分坐于殿两侧的朝臣百官,僵笑着各自低下头去; 不多时,便见西席最靠前的位置,仅坐于御史大夫陶青下座的内史晁错,在百官的目光注视下起身,面色如常的走到殿中央,对天子启拱手一拜。 “陛下不必如此自责;” “——自先太宗孝文皇帝驾崩,陛下强忍失去父亲的哀痛,接过这江山社稷的重担,至今才刚过去三年。” “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接连发生关东宗亲诸侯不恭的事,到最终,甚至爆发了刘鼻、刘戊引发的吴楚七国之乱。” “至今为止,叛乱都还没有彻底平定,关东,都还没有彻底恢复安宁。” “陛下为关东的事日夜操劳,稍耽误了诸位公子封王的事,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过去几年,关东始终都不太平;” “就算陛下将诸位公子封为诸侯王,诸位公子,也很难顺利就藩······” 明显是早有腹稿的一番话语,却也引得朝臣百官争相点下头,虽没开口,却也都各自摆出了一副‘臣附议’的神容。 便见御榻之上,天子启轻笑着摇了摇头,再稍叹一口气,便将手再次指向次序落座于东席的九个儿子。 “过去几年,朕没有按照太祖高皇帝制定的祖制,将自己的儿子,都封为宗亲诸侯,这是朕的过错。” “而现在,关东已经安稳,刘鼻、刘戊的叛乱也基本平定;” “朕就算再不舍得,也没有把十几岁的儿子,继续留在身边的道理了。” “——诸皇子封王的事,朕,已经和太后商量过了。” “只等关东彻底平定,太后就会颁下诏谕,将朕的儿子们,都各自封王。” “至于今天,朕让这九个儿子,到宣室殿参与朝议,实在是过去,没能尽到父亲的责任,没有教育这九个小子,如何成为合格的宗亲诸侯。” “所以,借着今天的机会,让这九个小子,来宣室殿旁听朝议,是想让这九个小子,能稍微学到治国的本领。” “如果朕的安排不恰当,还希望诸公,不要怪罪······” 朗声道出此语,便见天子启再次从榻上起身,对殿内朝臣百官微一拱手。 见此,殿内百官自也是各自起身,对天子启起身一拜。 “陛下言重,言重······” 君臣一番虚伪的客套,只惹得刘胜满是鄙夷的侧过头去,借着向天子启躬身行礼的机会,对身旁的五哥都囔着什么。 “一句话的事,非要拐弯抹角,叽叽歪歪这一大堆!” 鄙夷一语,只惹得刘非憋笑点下头,又赶忙低下头去,生怕自己面上的笑意,被上首的天子启看见。 等天子启和朝臣百官再次落座,这场朝议,才总算是进入正题。 “刘鼻、刘戊起兵作乱,让整个关东,都被战火荼毒;” “幸好有祖宗庇佑,没有刘鼻、刘戊等贼子的狼子野心得逞,也使我侥幸保全了宗庙。” “现在,刘戊已经畏罪自尽,刘鼻则败逃去了岭南;” “——前些时日,东越王派人来报:叛贼刘鼻,已经授首。” “过不了几日,刘鼻的首级,就会被送来长安······” 天子启朗声一语,只惹得殿内朝臣百官面上,各自挂上了一抹澹澹的笑容。 一时间,便各自呵笑着侧过身,和身侧的同僚彼此贺喜起来。 ——虽然睢阳一战,刘鼻久攻不下,又被弓高侯韩颓当踏雪一击,断了粮道、退路,便已经宣告了这场叛乱的最终结果; 但至今为止,这场由吴王刘鼻、楚王刘戊响起的叛乱,却仍旧还没有完全结束。 在关东,还有许多流窜的叛军溃兵,需要朝堂派出的平叛大军剿灭。 作为这场叛乱的掀起者,吴王刘鼻的生死,显然也关乎到这场叛乱的平定进度。 而今天,天子启在朝议之上,当着朝臣百官的面,说出那句‘刘鼻已经死了,人头过几天就能送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