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给儿臣练练手呗?(1 / 3)

时间回到小半个月前。

得到天子启‘就在宣室殿侧殿住下,多陪我待会儿’的命令,刘胜自然免不了三不五时和天子启发生言谈、沟通。

当然,这也是天子启之所以要这么做——之所以要留刘胜在宣室殿常住的原因。

——天子启,自感时日无多。

所以,为了能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多的再教刘胜一些东西,天子启才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而那一天,当周亚夫即将被押入长安的消息传入宣室殿时,同时身处宣室殿内的天子启、太子胜父子,自然难免有了这样一番交流······

“周亚夫,难道就非死不可?”

“——怎么?”

“——公子难道认为,就凭自己那两年修为,便能压得住他周亚夫?”

对于刘胜的询问,天子启显然颇为不屑。

正所谓:人世间的一切道理,听人讲一万遍,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遍。

而对于天子启而言,‘少弱之君,压不住功高之臣’,便是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人生经验。

——天子启,降生于孝惠皇帝刘盈驾崩当年。

从孝惠皇帝驾崩、少帝刘恭继位开始算起,前后两位少帝各自在位四年,共计八年的时间;

到吕太后驾崩时,天子启才刚八岁。

对于后世人而言,八岁,还是一个少年天真无邪、到处撒丫狂欢的年纪,别说人生大事了,就连少年慕艾,对于这个年纪的儿郎,都还显得有些遥远;

即便是在这个人均寿命、婚娶年龄、心理成熟年龄都较后世更短、更早的时代,八岁,也仅仅只意味着一个男丁,长成了‘半个男人’。

所谓半个男人,就是虽然无法肩负起整个家庭,但也要开始学着、适应着,适当的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便是虽然还没到婚娶的年纪,但也要开始物色人选,双方家庭开始沟通细节,以备将来。

说的再具体一点,便是做不了农活,就去除除草、清清渠,给父兄打打下手;

娶不了媳妇,那也得开始说媳妇,提前定好亲事。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贵族,尤其是宗亲王族、皇室而言,八岁,却已经是不小的年纪了。

——便说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刘汉社稷的第二位皇帝:孝惠皇帝刘盈,五岁被立为汉王太子,八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五岁,便继承了这汉家的皇位。

先太宗孝文皇帝,也是七岁便被封为代王,随即便离京就藩;

又在孝惠皇帝在位的七年、先后两位少帝在位的八年期间,于吕太后的威压之下,战战兢兢做了十五年的代王。

到吕太后驾崩,先帝自代国前来长安入继大统时,被朝野内外称赞为‘年壮老成’‘敦厚宽仁’的先帝,也才年仅二十三岁而已。

而在先帝继承大统短短一年之后,便在九岁的年纪得立为皇太子的当今天子启,实在是亲眼见到了当年,先帝从傀儡、从泥塑凋像,一步步成为在世圣人、成为‘汉太宗孝文皇帝’的全部过程······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朕尚且也知道:当年的孝惠皇帝,究竟是怎样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年十五而即大位,朝野内外,无论是百官朝臣,还是功侯贵戚,无不顶着一个‘开国元勋’‘宗社栋梁’,乃至‘丰沛元从’的帽子。”

“若非吕太后撑着场面,孝惠皇帝别说掌权了,便是安安稳稳坐在皇位之上,都是难如登天的事。”

···

“孝惠皇帝的经历,朕没看到;”

“但先帝入继大统之后的遭遇,朕,是点点滴滴,丝毫不漏的看在眼里的。”

“——陈平、周勃的老臣,本就是开国元勋,有功于宗社;”

“周勃自不用说,一个‘丰沛元从’的帽子,便足矣压得当时的先帝喘不过气;”

“陈平虽非太祖皇帝元从,却也因为太祖皇帝临终前的嘱托,而早在太祖皇帝尚在之时,便得了一个‘早晚要做丞相’的承诺。”

“而在先帝刚到长安时,这二人,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太尉;”

“一个掌朝中大事、府库积蓄,一个掌天下兵马、京兆禁军。”

“在这样举步维艰的局面之下,纵是先帝,也只能将陈平、周勃、灌婴等老臣一个个熬死。”

“至于秋后算账,根本就无从说起······”

···

“再到朕即位,明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储君,羽翼早已丰满、早已掌控的朝野内外,也仍对一个申屠嘉束手无策。”

“一个削藩策,逼得朕同申屠嘉屡生嫌隙,甚至是冲突;”

“也···咳咳···”

“也做了几件湖涂事。”

“可就是那个压得朕喘不过气,连一纸削藩策都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