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2 / 4)

, 溪流潺潺 , 泉水叮咏响 。

七月半这段时间不能吃黄鳐 、 泥鳅这些长得像蛇的 , 是这边的风俗忌讳 。

半年多来 , 每隔十天半个月 , 就有陈吉庆和汪星负责轮流捞水草插入池塘里养 , 到了秋天 , 小鱼苗也长成了大鱼 。

虽说先前的洪水涨起来 , 有一半的鱼萌都逃走了 , 但剩下的一半 , 还是够知青院下半年偶尔加餐一顿 。

清蒸鱼 , 红烧鱼 , 油炸豆腐鱼 …...

大锅烧开 , 全都可以来一遍 。

一直到八月份 , 差不多每隔四五天就要放半天一天的农闲假 , 因为总是一场秋雨接着一场秋雨 。

兰听寒给水鹊织的围巾也织好了 。

水鹊不能浪费别人的心意 , 他围着枣红色的围巾 , 在外边溜达了一国 。

只是现在还是天凉好个秋 , 没到腊月飞雪裹围脖的时候 。

他还穿着一件单薄的长袖单衣 , 却裹起围脖 , 被人笑话了 , 才取下红围巾拿在手里 , 脸颊红红地走回来 。

水鹊珍惜地把枣红色围巾放在枕头边 , 对兰听寒说 :“ 哪天要是天冷下来 , 打霜了 , 下雪了 , 我立刻就能围上 ! “

兰听寒眼镜后的凤眼微弯 , “ 要不要跟着我去村口借捣糜粑的青石臼 7“

中秋将要到了 , 这边的风俗就是一家子人围在院里赏月亮 , 食月饼 、 吃糖粼粑 、 嚼炒花生 。

他们远在异乡 , 一个知青院的当然就是一家人了 。

知青院里没有糟粑森和青石臼 , 这些笨重的用具 , 每年有人拿出来 , 放到在村口的广场边和村中央的祠堂里 , 让人借去 。

他们终究是外人 , 不好进谷莲塘的祠堂 , 于是到村口广场那家去借 。

结果不巧 , 今天没赶早 , 让人先借走了 。

水鹊兴冲冲地跟着他来 , 结果白白跑了一赵 , 他转头对兰听寒道 :“ 那我们明天一大早就来吧 7“

兰听寒点头赞同 。

不然再过两天就要中秋了 。

兰听寒嘲托了陈吉庆第二天清早蒸起糯米 。

他和水鹤赶早去借了用具回来 。

捣糜粑是个力气活儿 , 他们趁着上午阴雨 , 赶紧放糯米饭在石臼里揉烂 , 水鹏负责把他们搓糯米搓成的大圆球 , 拿成滚成小圆球 , 在里头放上红砂糖 , 有的捏成国饼 , 有的对折包起来 , 捏成半月形 。

再放锅里用热油一煎 。

红澄澄的糖糕粑放到一旁的篮子里摊凉 , 太热气 , 还不能立刻吃 。

等到下午放了普天 , 阳光格外灿烂 , 没一会儿就把地坪低洼里和树梢上挂着的水 , 全蒸十了 。

水泥地坪热烫烫 。

因着是寻常周六 , 除了放周未的水鹊 , 其他人都得往生产队里上工 。

水鹊一个人待在知青院里 , 闲得实在无聊 , 他把三张长板凯搬出到地坪上 , 又去抱了厚厚的冬被子 , 摊平在长板凳上 。

趁着大太阳 , 晋一晒 , 晒出阳光的味道 , 冬天盖起来就暖融融的了 。

水鹊盯着长条板凳上摊的厚被子 , 秋阳晒得整个人怠懒 , 想要立刻趴上去 , 好缩在松软的被子里 , 翻滚一国儿 。

但是不行的 , 底下才三把长凯 , 一会儿他趴上去翻个身就滚到地面上了 。

他担心会因为连绵的阴雨 , 屋里头书橱上的书发霆 。

于是抱着一本本书出来 , 放在干燥的地坪上 , 摊开摊开来 。

风一吹 , 就翻阅文字 , 陈旧书页嘴里啦啦翻 。

水鹊坐在小竹椅上 , 手向后撑着椅面 , 腿往前伸展出去 , 闭上眼睛晒太阳 。

他喜欢这个天气 , 让他觉得自己像是无忧无虑的小猫 。

鸡群咯咯哒咯咯咪地在篱笆墙底下的泥巴里啡食青虫 。

水鹊忽然想起接连好多天李跃青都没再来找他 , 不知道是不是对方突然幡然醒

悟回头是岸了 , 或者是在忙什么别的事情 。

这个阶段 , 男主不来骚扰他才好 !

水鹏捡起一本书 , 想起自己这个角色可是立志要考大学的 !

他翻开书页 。

风帮他翻了一个页码 。

水鹊靠着长凳上的冬被 , 睽得甜香 。

八月十五的晚上在院里看了月亮 , 又大又圆 , 黄澄澄 。

他们在供销社买的月饼很硬 , 要用菜刀才能劈开 。

水鹊不怎么爱吃 , 他喜欢自己捏的糖糜粑 。

拿眼的时候望见了流星 。

其他人也看见了 , 陈吉庆当即喊 :“ 快裤带上打个结许愿 ! “

看到流星的时候 , 往裤带上打个结 , 就能愿望成真 。

也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