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海外第一个项目】(1 / 3)

春节过后,林志超去日本参加了一个日本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峰会,是作为嘉宾出席会议。

自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在讨论远洋轮船要朝着‘大’的方向发展。

因为大家明白,中东就是个火药桶,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苏伊士运河;如此一来,大家想法就是经过好望角,虽然航运距离增加了,但如果船足够大的话,就能抵消时间的消耗。

后世,世界将海运船只分为:巴拿马船型、苏伊士船型、好望角船型。

意思就是:

巴拿马运河能通过的船只最大是六万吨载重量左右,所以六万吨左右的船,叫做‘巴拿马船型’;

苏伊士运河能通过的船只最大是十五万吨载重量左右,所以15万吨左右的船,叫做‘苏伊士船型’;

至于15万吨载重量以上的,都叫‘好望角船型’,台岛称之为‘海岬型’。

林志超如今已经是一名航运专家,日本的造船专家和政府部门特意邀请他去开会;当然,潜在的意思也是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林志超能在日本造船。

当然,林志超没有拒绝,表示随时可以下定单,前提是油船不能小于8万吨、货轮不能小于5万吨。

可以先各造一艘造出来日本客户给长租下,价格便宜点无所谓;真正大规模造船,是在1959年开始。

回到香港。

林志超又马不停歇的参加‘香港船东会’成立仪式,这个商业组织是由12家香港本地船东倡议成立,包括林志超这个最大的香港船东。

来到会议现场参与人员远不止12家本地船东,还有一些后续加入的船东,以及还有不少非船东人员,他们都是其他服务航运业的专业人员和机构。

会议现场众人纷纷先各自交谈。

“董生,恭喜新船下水,并赶上好时机!”林志超和董浩云打招呼。

董浩云造的一艘散装货轮在去年下水,是香港第二个能造新船的船东,而林志超当然是第一个造新船的船东(远洋船)。

“同喜同喜,听说林生造了很多大油轮,也正好赶上好时机。”

林志超谦虚道:“哪里哪里!董生是航运界前辈,我只是后学晚辈。董生撰写的《华夏远洋航业与华夏航运公司》及《二十五年来华夏航运事业之间顾》书籍,我都有仔细拜读.”

董浩云回礼道:“林生当年在《航运》上撰写的《论集装货柜箱的前景》,我也有认真读过,并深以为然。而且美国人已经通过实践,证明林先生的想法.”

林志超是在1954年发表的《论集装货柜箱的前景》,当时他的想法就是提升一下名气;不过,他并没有实力去发展,毕竟要说服两个地区来投资。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为了集装箱实业,投资了4000多万美金,购买下运输车队、港口等设施。

如此大的投资,就是林志超说服港府和日本(贸易量大),他也舍不得去投资。虽然他没有实践成功,但依旧被人评为世界上‘具备长远目光’的航运家。

“过将了!我是纸上谈兵,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才是真正的行业贡献者,集装箱之父,我相信集装箱在六十年代,一定会成为世界海运的重要一份子。”

“我认同林先生的看法,集装箱海运的优点是:方便卸货、降低卸货成本、最大限度保证货物的完好”

两人现场聊了起来,引起不少人的围观。

此时在林志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六十年代初就投资货柜码头。

当然,吃独食是不可能的,港府不会同意,因为他们肯定要加入英资。

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汇丰银行就是英资,而怡和、太古估计也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码头;所以,只需要让汇丰、会德丰加入,林志超占大头,再拉拢董浩云进来。

这样,就可以了!

林志超和董浩云,两人商业互吹一番。

目前,香港最大的三个华人船东,便是林志超、许爱周、董浩云;其中董浩云拥有及管理的船队,应该也是有20万吨左右。

接下来,林志超又和董浩云岳父‘顾宗瑞’打招呼,顾宗瑞是早年内地的‘大船东’;在1949年,顾宗瑞和董浩云双双迁往香港,都是聪明人,没有学船王。

卢船王是所有华人船东的偶像,在抗战时期转移工业设备至西南以保护民族工业,凿船沉没长江以组织日寇做的很多事都是大公无畏,被誉为‘华夏民族工业最不能遗忘的四人之一’,另外三人则是:重工业的张之洞、轻工业的张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接下来,会议正式开始。

大会一致选举了顾宗瑞为‘香港船东会’的首届会长,林志超虽然事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