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工厂帝国】(1 / 3)

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园区,他喜欢直接去生产车间考察和学习,别看他事业繁多,但他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流程、工艺都绝对是专业级。

比如说,让他突然‘自立出去’发展,他可以立马拉起生产塑胶花的团队,只需要招募几个塑胶技术人员,就算他们没有接触过塑胶花产品,也可以第一时间生产塑胶花。

走进长江塑胶厂的车间,林志超没有惊动管理层,而是熟门熟路的自顾着参观起来。

发现一名技术员正在用牙齿咬塑胶颗粒,林志超便问道:“阿方,这是在辨别软硬?”

叫阿方的技术人员对于林志超的突然造访,也并没有很意外,而是说很平常的说道:“嗯,老板。做塑胶花的塑胶原料没有更好的辨别办法,只能用牙齿咬一下,硬的做枝干,软的做叶子,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确定材料问题的。”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集团没有化学人材?有没有请教更好的办法呢!”

阿方说道:“这个不太清楚!”

说完,生怕老板在这件事盯着不放,闷头做事。

虽然手下如此搪塞的准备过去,但林志超却在脑海里思考这个问题。香港的塑胶产业虽然发达,跻身至‘三大产业’之一,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的化学人才,去研究材料、材质等问题。

说白了,香港就是吃‘廉价劳动力’的来料加工产业。

像是日本,一开始也是搞轻工业,但别人现在已经能生产出铝合金、塑胶颗粒等,甚至是拉链机械、注塑机等;这就是国家和殖民地的区别,国家可以搞一个完整的工业链,但香港显然是不行的。

林志超一边在车间考察,一边在脑海里想着问题。

就算是香港塑胶产业只是发展‘来料加工’,但至少也得更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

陶德荣来到林志超身边汇报道:“老板,又和欧洲的一家批发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这家批发商的销售渠道遍及西欧和北欧,预估一年可采购几百万美金的塑胶花。”

林志超露出一丝笑容,说道:“不错!具体是怎么签约的,这家公司情况如何?”

陶德荣立马据实汇报,特别是讲道:“当我把他带到徒置大厦考察我们的家庭合作伙伴家时,乔伊是忍不住连连称赞,他对徒置大厦的历史也是非常感兴趣。”

林志超顿时佩服自己的高瞻远瞩,很多细节上的工作,他提醒得很到位。如今,长江塑胶厂凭借欧美的大量销售渠道、规模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举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塑胶花厂家,而且占比很大。

这个级别,远不是‘前世’李家成所能比拟的,毕竟前世虽然是他引进的塑胶花,但他却受限于资金实力,工厂来不及扩大生产,蛋糕很快被分掉很多,所以他第一年才赚一百多万,次年才有几百万的利润。这一世,李家成的工厂,怕是一辈子都突破不了‘百万年利润’,实力大减。

如今,长江塑胶厂的第一年利润,应该有800万港币以上;而且这一世,塑胶花并没有意大利太多的事情。

“对了,我觉得长江塑胶厂需要一个懂化学的顾问,你登报招聘一下。可以是外包性质的合作顾问,也可以加盟我们公司,总之要解决塑胶产业的专业性问题——比如:如何科学的辨别塑胶颗粒材质、提供技术性数据和市场情报必须是华人,且拥有专业的大学水平。”

陶德荣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老板的意思了。”

长江塑胶厂的技术人员,仅仅是生产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不是化学专业的高材生。哪怕是在注塑机领域,大家也不是特别专业。

与此同时,陶德荣也明白,老板也是希望整个香港塑胶产业,能健康的发展。毕竟,香港塑胶产业有望成为‘三大产业’之一,因为塑胶的应用实在太广了。

随后,林志超又快速的了解一下塑胶花产业的具体情况。

目前,长江塑胶厂的订单足以养活1500名工人,而实际上长江塑胶厂只有1000名工人;而另外的订单并不是加班加点去生产,毕竟林志超知道那样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所以,其余订单是交给其它工厂进行生产的。合作的工厂一定是满足几个条件:第一,顺德籍工厂优先,但不是绝对的;第二,产品质量、工厂管理跟得上;第三,接受长江塑胶厂的考察和指导,并认真整改。

与此同时,长江塑胶厂也在逐渐扩大生产,因为订单也在增加,全球对塑胶花的需求也在增加,目前仅仅是刚刚流行而已。

陶德荣突然讲道:“老板,潮汕籍塑胶商人似乎想挑战顺德籍商人在塑胶花领域的地位,大家私下有结盟的意思,这是我听一位潮汕籍商人私下讲的。当然了,有我们扶持,顺德籍塑胶商人在这个领域还是牢牢占据领先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