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东方不败】(2 / 4)

霸主的地位。

目前,长实集团市值170亿,置地的市值是120亿,相差越来越大了;当然,市值第三的是太古地产,仅40亿而已;第四名是新世界发展,凭借新世界中心的加成,市值38亿;第五名则是新鸿基,市值为36亿港币。

黄廷芳和鲍富达简单交流一下,便起身去打招呼,大家还是能做到私下关系不错的。

鲍富达:“林先生,最近在拍卖会已经很少见到你了!”

林志超:“他们来也是一样!不过我们错过了不少机会,没想到地价长得那么快,白白错失很多机会呢!”

鲍富达:“能让林先生惋惜,真是不常见的事情,你可是少有从四十年代后期,就能准确把握地产周期的行家呢!哈哈!”

林志超:“这地价确实涨得让人措手不及,马也有失前蹄时候嘛!”

看到鲍富达的模样,林志超想不给置地上饵,都是不行了,否则真对不起‘大机遇’。当然他并不是和置地、信和,在今天进行抬价,而是另有打算。

接下来,林志超又和其他地产商交流几句,随后和郑裕桐坐在了前排,另外一边是李高福。

至于李兆基和郭德胜,两人都不太喜欢从官地上购买地皮,而是喜欢收购旧楼和换地权益书,果然是一脉相承;特别是李兆基,是最少出现在官地拍卖会。

拍卖会很快开始。

一共就三幅地皮,最贵当然是白笔山地段。

林志超发现,黄廷芳是最积极的,难怪前世信和在1983~1984年差点倒闭,产生10亿港币的亏损;若不是黄氏资金实力雄厚,1985年的黎明就未必属于信和了。

“这地价高得吓人!”郑裕桐叹道。

“外来资金太多,自然是会炒高香港地价、楼价。你怎么不喊?”林志超笑道。

“顶得太高了,我再顶一下,除了推动更高的价格,没有什么意义。”郑裕桐回道。

林志超点点头,这是个人的作风。

李兆基极少参加官地拍卖,一样成为四大家族;

郑裕桐在官地拍卖会一般不会‘顶价’,后世虽然在发展地产领域连恒隆都不及,但还是跻身四大家族。

说白了,把握时机重要性,才是最重要的。李兆基胜在长期储备地皮,且拥有中华煤气;郑裕桐胜在拿下两个大项目——新世界中心、会展中心,且拥有周大福。

轮到白笔山地段拍卖时。

林志超开始进行喊价,一时间现场火热起来,不少地产商纷纷看热闹。

记者也纷纷记录这一刻,连明天的新闻标题都写好了——置地两手信和,挑战长实集团。这就已经够吸引人了,这些年围绕着长实集团和怡和系的竞争,一直是新闻吸睛的原因。

然而,今天当价格达到12.5亿时,林志超已经摇摇头表示放弃。

不是非卖品!

鲍富达和黄廷芳大喜,最强对手居然退出?

不过,他们还有两家对手呢,一个是澳洲财团,一个是新鸿基。

当然,最终还是置地、信和赢得了这幅地皮,代价是13.5亿港币。

失控了!

这一刻林志超直观的感受到置地的投资,已经开始失控。

这个项目按照目前的成本,盈利已经微弱,预计也就20%的模样。而置地鲍富达、信和黄廷芳显然是在赌——地产还会继续上升。

回到长实集团。

林志超立即召集几个核心高层,在自己的办公室开会。

“我准备让长实集团出售亚马逊商业地产的股权,回笼的资金,去购买我旗下公司——维港置业的220万平方尺新界地皮和换地权益。争取上半年完成这笔三方交易!”

趁着两边的资产都旺盛,迅速完成这一笔价值13~15亿的交易。

黄昌宏笑道:“没想到1975年底投资的2亿港币,如今五年多时间,回报率高达五倍左右。这美国佬的有价证券,还真是放大了很多利润。”

当初那笔有价证券值3.5亿美金,而如今这笔有家证券值18亿美金,这就是厉害之处。实际上,曼哈顿的租金从1975年低谷,如今也就翻了一倍而已。

美国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方,什么产品都能搞成金融产品,连房地产这种实业,最后都变成了金融产品。

林志超说道:“实际上,香港的地皮也涨了这么多!”

众人纷纷点头,香港地皮在1975年上半年,港九市区住宅地价才200多港币,而如今已经高达1500港币左右(官地拍卖价格参考),涨幅六七倍。

长实集团若是拿下维港置业手中的地皮和换地权益书,相当于拥有2600万平方尺的楼面储备(可见楼面的面积)。

依旧是香港当之无愧的最大土地储备地产商,新鸿基、恒基这些此时根本算不上什么。包恒隆,这三家地产商基本都在1000万平方尺的楼面地皮储备。

1000万平方尺的楼面地皮储备,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可以供恒隆发展至七八年后,而恒隆实际上算的是包含地铁公司九个站在内的土地储备!

长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