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都知道巷战非常残酷。
逐巷逐院逐屋短兵相接,甚至是面对面交火拼刺刀贴身肉搏。
更会因为房屋院落地形复杂而导致敌我攻守线混杂。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逃之,不若避之。
冷兵器时代,于敌十倍兵力,方可使用围困战术。
很多鬼子指挥官学习过孙子兵法,但却不以为然,这些老掉牙的战术并不适用,因为对手太弱!
所以,两倍
视野受到限制,攻防双方根本不知道敌人会从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出现,村落巷战充满诡异,结果不可预见。
卷子村靠近运河,相对富庶,高房大院并不少。
在鬼子眼中,巴掌大的村落根本不具备巷战要素,几炮下去再放几个烟雾弹或者化学弹将村里的抵抗分子熏出来完事儿。
曾经扫荡过无数村落,熊二郞大尉对这种围村战有丰富的经验。
对这些贪生怕死的自治军了解还算深刻,他给结束这场战斗定的时间是半个小时。
村内。
即使来的敌人不是一个中队,而是一个大队。
是鬼子,而不是伪军!
赵团长仍然对目前的形势没有一丝悲观。
与敌人战斗,是军人的使命。
黑夜中被敌人包围并不可怕。
原因很简单,村里的战士们随时可以集结,集在力量对上村外任何一方敌人,都可以形成局部兵力优势,突围根本没有难度。
围城战,如果敌人没有五倍兵力或者完全碾压武器装备,确实不用担心。
八路军能在敌后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最重要一点是不与敌正面对敌。
敌来我跑,鬼子看似占领城市,却必须派军队守着县城八路军潜藏农村、山区,随时可以跑路,简单讲就是光脚板不怕穿鞋的。
黑夜是把双仞剑,对双方都有利,但同时也拉近了双方火力兵力差距。
鬼子借黑夜包围村子,八路军要杀敌或者转移都不难。
现在最重的是借敌明我暗的契机,给小鬼子来一波狠的。
透过墙根儿观察孔,眼看散开的鬼子已过百米线。
按理来说,夜间攻击,黑夜是最好的掩护。
偏偏小鬼子这次不按剧本套路来,竟然打开探照灯明目张胆进攻。
显然是想借探照灯化解防守一方的黑夜优势。
谁都知道没有重火力的话,作为进攻的一方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
鬼子中队长按大尉的命令,指挥着手下三个小队鬼子散开,直接朝村中逼近。
每个小队再分四个分队,每个分队十余人,根本不需要指挥,自动分成四个三人组基本作战单元。
这一次鬼子没有使杀手锏:正面攻击,两翼突破。
对于自治军这种不入流的货色,根本没有必要使用那么高深的战术。
弯腰的主要是怕挨自治军冷枪,散兵线向村北流淌。
没多久,打头的鬼子尖兵组已接近村子五十余米。
终于看清,不远处的村子外高厚的院墙大致模样。
挨了四发炮弹竟然没塌,完全是因为围墙厚实得吓人。
尖兵鬼子们先后趴地警戒,领头的军曹对后边挥手,示意后赶紧压上。
军曹举着曹长镜,忽然注意到正对面围墙上,半人多高的位置似乎有一排脑袋大黑咱咱的窟窿眼儿。
军曹有些不解,围墙上的窟窿似乎不是什么装饰。
忽然心里一紧,张开嘴大嚷嚷:“有埋伏!”
“打”围墙后边跟着发出一个声音。
哒哒哒
暴闪与轻机枪的声音几乎同时响。
砰砰砰
北面有探照灯,展开进攻鬼子的身影清晰可见。
要不是脑子进了水,没有人在自己进攻的时候,还用探照灯将进攻的队伍阵形暴露在对手的视野。
赵团长很快明白鬼子的意图,就是让村里的人看清楚来的是不可一世的鬼子。
在平原上,过百的鬼子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以一敌十的一个鬼子中队完全可以对一个团囯军发动进攻。
在鬼子眼中,不管是囯军,还是更加不堪一击的自治军。
都是被碾压的对象。
藏在墙根射击孔后边,早等得心里猫抓似的战士们,听到团长身旁传令兵大声吆喝声。
立即各自对早瞄了小半天的鬼子搂火。
砰.砰.砰
七零八落的射击声此起彼伏。
进攻的鬼子立即趴了一地。
一部分是中枪,一部分是下意识就地趴在掩蔽,减少中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