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老龙头。 艳阳高照却抵不过海风刺骨之寒。 高第望着海面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 确切说这一个多月来他都寝食不安,他现在需要这刺骨之寒来让自己清醒一下,未来该何去何从,是坚定不移的站队,还是继续左右逢源当墙头草。 作为镇守国门的总兵官,论资历眼界理应都是一流水平,可偏偏自己近年来的政治投资都付诸流水,这让他不得不自我检讨一下了。 高第在朝里并没有什么大靠山,他也是在崇祯十六年形势严峻下被提了山海关总兵,那时候的他政治依附就是宁远的吴三桂,这也是在后来李自成破了北京之后,他没投降联手吴三桂一起干李自成的原因。 在常宇横空出世后,他当然也想着法子依附,但他很快就发现大太监处处打压掣肘吴三桂,那就更看不上自己了,所以他就只能维持现状,可谁知随后吴三桂被骗入关跟着大太监打杂去了,最大的靠山都被架空了这让他有些慌乱。 可再一想,自己手里还有张暗牌,或许必要时候还有用。 没错,就是高起潜。 高起潜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比常宇现在威风多了,说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不夸张,但凡有战事什么总督什么巡抚什么总兵,都得听他指挥,他说怎么来就怎么来,真正的独断专权。 当然也因此惹的文臣武将怨声载道,皇帝震怒。 可震怒之后,还依然用他监军,说明还是得皇帝宠信。 却哪知这货半路熘了。 前文也说过为官之道么少不了结帮拉派,高起潜当红时可是很多人抱大腿的,不说高第就是吴三桂等人也是抢着抱,但他突然熘走了……你就要打落水狗么? 不,当官的都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崇祯帝最多疑,他不信任外臣只信太监,高起潜又是从小到大的那种信任,皇帝知晓他在外胡来导致多次战败,害死无数将士和大臣的性命,都不过只是斥责不允许其入京而已,所以他这次熘走也不算是啥事,不知道哪天又起来,这时候你雪中送炭,到时候他的大腿你就让你抱的结实些。 所以你说高起潜半路熘了潜藏起来,高第知不知道。 他镇守国门,关内关外都是他的辖区,高起潜又不是一个人偷熘的,带着家当和随从怎么可能避开他的耳目,所以他不光知晓,而且还提供了便利。 那你说吴三桂知晓不知? 当然也知道了,要不然历史上大战李自成后他还将太子朱慈烺交给高起潜护送走呢。 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俩的一张暗牌,高起潜能东山再起他俩有功,若就此沉寂他俩也没啥损失。 而且还真的有一段时间,让两人看到了曙光,那就是常宇联手吴三桂在宁远打败多尔衮后,又在关内追击鞑子从京城追到青州又追出关外,令鞑子两年内再无力袭扰。 关外得到暂时的和平,朝野大震皇帝也开心,高起潜这个时候再露面,皇帝最多不过几句责罚,即便不会再重用,但是回到宫里头继续伺候皇帝还是可以的。 可就在跃跃欲试时,吴三桂突然被常宇给骗入关打杂去了,让他们觉得时机不到。 直到高第听到风声,锦衣卫和东厂在秘密搜捕高起潜时,他知道,高起潜完蛋了成了一张废牌。 千算万算,漏算了大太监。 不管皇帝的心意如何,常宇是不可能在允许高起潜复出的。 靠山吴三桂被架空了,高起潜成了废牌。 这下高第真的慌了。 没有强大的政治资本也没有突出的军事才华根本入不了大太监的眼,且一旦发现自己还私通暗藏高起潜,那自己的前途可就是废了…… 咣…… 就在高第慌乱和迷茫之际,突的灵光一闪。 谁说高起潜就是一张废牌了。 这是投名状啊。 然后高起潜就被东厂番子缉拿归桉了。 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高起潜其实是被高第给卖了。 而后,高第又趁周遇吉乔迁大宴着人送了一份厚礼,写了封言辞诚恳的信,是要迂回救己,成败在此一举,是功是罪全靠大太监的心思,可以定他私通藏匿逃犯之罪,也可以奖他检举之功。 然此事已过数日,并无消息传来,又闻大太监即将北上出关,也难怪高第这几日患得患失。 “将军,督公一行已至二十里外”。 手下人来报,高第闻声勐然从沉思中惊醒,顿觉寒气难忍,裹紧了衣服埋怨道:“为何才来通报”说着赶紧去迎。 距关城十里外,高第迎上常宇的队伍,下马至常宇车前伏拜:“末将有罪,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