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这让朱传几有了警觉,尼玛,被小太监洗脑了,是小太监的人。 好在这几个月他也没闲着,在大同里拉拢了姜瓖几个老部将,他虽对杨振威说不上好恶,但绝对不允许他成为第二个姜瓖,暗处没少上眼药添堵,令杨振威寸步难行倍感吃力,虽不至于说被架空了,却总有无力感,或者有力使不出。 所以当常宇巡边的消息传来,他心里是既紧张又松了口气,给自己镇场子的来了。 入王府,常宇和史可法被迎入殿内奉茶,世子和杨振威作陪,至于那些文官则被安排去了驿站,老九的黑狼营去了军营,近百亲卫则留守王府,当然坤兴公主一行也是被安排在王府里的一处别院里。 “王爷,咱家得先给您告个罪”刚坐下喝了口茶常宇就起身拱手,却把代王弄的一怔不明所以:“数月前为御敌借了王爷的粮饷本打算回京后就还了,却谁知又赶上鞑子要入关……” “常公公”朱传几放下手中茶杯打断常宇的话:“此时莫要再提,常公公从未向本王借过什么饷银,倒是本王曾捐过不少…” 呃……常宇一怔,旁边的史可法忍不住笑了。 “王爷说的对,国难当头之际王爷舍小家顾大家,倾尽家产助朝廷度过难关,此等大义朝野敬之,咱家佩服至极当上表皇上,诏为天下表率!”常宇拍着胸口说道。朱传几笑了笑:“不太好吧,太张扬了吧”。 “咦,这叫什么张扬,此为天下人表率,当流芳万古教化世人,王爷当得起! 常宇又不傻,朱传几是决定吃了先前的哑巴亏,但那么多银子和粮食也不能白砸了,你不还可以,但总归给我点好处吧,比如名声! 两只老狐狸,在一旁候着的朱慈烺心里直叹气,眼前这个本家堂兄和常宇都不是省油的灯,常宇上来就先告罪,摆明就是先下手……赖账,要不然等别人开口要或者送,那就落了下乘,而朱传几也明知要不来顺手做了个人情还要讨个名……朱慈烺自知若是自己根本接不住招,心里对常宇愈发的佩服到不行,往日在京城在宫里,常宇的手段都是听来的,如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这种冲击感是非常震撼的,脑残粉看着小太监的目光那都是冒星星的。 堂上常宇和朱传几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有的没的各种话题不断,而杨振威和史可法则极少插口,一来是插不上二来是两人太过疲惫,大冷天的跑了百余里地到这个时候早就精疲力尽了。 又说了会话,朱传几看出俩人疲色便道:“天儿也晚了,史大人先回房休息去吧,明儿本王在为汝等设宴接风洗尘,杨总兵也先回军营吧,估摸着明儿少不得一番折腾,也早些歇息吧”说着又对常宇道:“常公公,咱们再聊会儿?” “必须的,正有许多事要和王爷商议呢”常宇轻笑道,朱传几哈哈大笑,他也忍着呢,有些事外人在不便谈,于是让世子代为送客,他则请常宇去了书房一叙。 朱慈烺自要同往的,朱传几忍不住瞧了他一眼常宇这个随身小太监,唇红齿白的倒也很清秀,却也没多想,甚至没仔细瞧,否则他可能真的能瞧出一些端倪。 明朝的藩王几乎每年都要入京面圣,表面上是宗族各脉联络感情,实则是当面敲打看看一个个的是不是都还老实,这是从朱棣之后立下的规矩,至于原因大家都懂得。 面圣的时候是可能见到太子的,即便没见过的从长相上也能瞧出点东西。 不过今年因为战乱,藩王都没入京面圣,加之太子还做了些许掩饰,所以朱传几一瞥之下也没发现什么,主要他心思就不在这上边,而且搁谁也想不到大太监巡边会带着太子。 假若他知道常宇不只见太子带来了,还带着公主,他会不会疯! ……………………………………………… 回一下书友关于军饷问题。 明朝军队制度有卫所制也营兵制,军饷各有差异,而且北方兵和南方兵,守城部队和作战部队,内地兵和边军的饷银差异都很大也很复杂,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没有一个统一说法,但唯一可以肯定的事边军的军饷是最高的。 军饷包括饷银和粮饷,就是工资和粮食。边军里最高的事关宁军,查到资料,步兵每个月一两多,骑兵一两六,也就是说最高的一年也不超过二十两,普通边军的饷银一年在8-十两左右,但是根据宣府镇所辖兵马额数及银饷支予情况,据隆庆三年霍冀《九边图说》载: “本镇原额马步官荤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二员名,除节年逃故外,实在官军八万三千三百四员名。原额马五万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除节年例失外,实在马三万二千四座。” “本镇年例主兵银十二万两,客兵银二十万五千两。” 这么看来,不管是年薪还是月薪,都不高。 而且从崇祯起,边军是一直欠饷的,袁崇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