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说情(2 / 3)

诸天从心录 知余乐 2098 字 2023-09-28

以同情之心,下发政策也越发的宽松起来。

而朱棣知道朱允炆都没了,靖难余孽被剿灭,剩不了几条小鱼,也成不了什么大事,再加上朱高炽的劝阻,朱棣的态度也松动了很多,两边这才又骂了起来。

不过,在朝会上,还是大朝会上打起来的太孙和亲王……这要是兄弟也就罢了,但是,这可是叔侄啊,亲叔侄。

大明虽然不以孝为治国方针,但是却也是以儒为主流,而且流行的还是之前的理学,程朱理学是理学之中的大派,他们提出的“三纲五常”也几乎是大明读书人们甚至是世家皇族的道德规范。

按照辈分而言,朱高煦是朱瞻基的亲叔叔,朱瞻基打了朱高燧算是以下犯上,而按照职位而言,朱瞻基是皇太孙,朱高煦是汉王爷,皇太孙虽然也享亲王待遇,但是人家的却是君,朱高煦是臣,这也是以下犯上。

虽然朱棣本身看不上这个东西,不然他也不会发起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轰下台了,但是朱棣却还指望着靠这个治国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对他治国理政平天下的事业有多大的帮助?所以,虽然他看不上这些东西,但是他还是在用,甚至于要求自家儿子在外面的时候也“体面”一点,结果,如今这两个真的是太“体面”了,他们的“体”直冲对方的“面”门而去,朱棣那一瞬间差点想要把这两个人放门口打死算了。

当然,面子什么的不重要,反正他当年在猪圈里吃猪粪装疯卖傻的时候,面子这东西早就没了。

现在的问题是,他该怎么处置这两个人,如果他对此没有一点作为的话,

于是,气的不行的朱棣,只能把这俩人轰出去看城门去了,名为:“不是想丢人吗?给我去上那边丢个痛快。”

哪怕是如此,整个京城里也掀起了一场波动,一部分人觉得“百善孝为先”,子侄打了叔叔,这就是子侄的不对,这事是太孙失德,另一部分人觉得“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王爷打太孙,这是汉王以下犯上。

就这事闹闹嚷嚷了好几天,现在还没平息下去呢。这一天天的,辅国大臣们虽然一个个没说什么,但是御使们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写个万字论文从正面,反面论述这件事。

甚至于朝会之上,持有两种观点的御使差点没打起来,比起对靖难遗孤的安排更激烈,一个个引经据典……真的是,连朱棣都不知道那些经子史集里居然还有这些典故,结果这些“老学究”们居然给找出来了。

真的是……说不准比起他们科举答题时候写的文章都有文采,太子爷朱高炽脾气好,还和两个当事人关系亲密,故而也被大臣们拉着战队。

不过,这本就是一个矛盾问题,站那边都是问题,于是现在朱高炽在家里卖家具呢,说是攒钱给迁都,北征攒军费,实际上就是躲出去了。

实际上,这也是朝堂之上的文臣们对朱棣要求“募捐军费”这件事的消极抵抗,不然,这都七八天了,这事怎么还这么不消停?

不过,这实际上也是大臣们在试探朱棣对于自家两个武功卓越的儿子以及一家文治出色的太子的态度,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改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若非这些日子,朱瞻尘不在京城,估计背后又有不少“大聪明”会多想呢,就这,还有不少人在猜测这事实际上是尘王殿下的手笔,目的是把朱瞻基拉下太孙位置,自己好上位。

朱棣都知道,这才是朱棣闹心的原因,他知道这事不是朱瞻尘搞得,因为朱瞻尘对这皇位没兴趣,甚至于对权力也没那个心思,就连他给朱瞻尘的那部分江湖势力如今朱瞻尘也是任由他们野蛮生长,关心的还没他关心的多。

甚至于,朱瞻尘上任这么多天,估计连总掌僧道之事的府衙大门开在哪里都不清楚。

至于他儿子和他孙子之间的矛盾……好吧,就是他有意引导的,目的自然是折腾一下三个儿子,省的三个儿子太消停了,就开始四处搞事。

不过,要说这两个人打起来的原因,黄公公和朱棣都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朱瞻尘,然后叹了一口气。

朱瞻尘茫然的眨了眨眼睛,伸手反指向自己:“老哥和二叔打架莫非是因为我?”

朱棣没说话,黄公公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略带难色的说道:“说没有关系吧,还有那么一点,说有关系吧,又不算是您的责任。”

“哈?”朱瞻尘没想到这事还真有他的份,不过:“我哥和二叔打起来的时候,我都离开六七天了,怎么会和我有关?”

黄公公偷偷的瞄了一眼朱棣,看着朱棣没什么意见,便开口说道:“就是之前陛下遇刺的事……”

朱棣遇刺,这事不是小事,但是罪魁祸首和最后的受益者朱允炆都没了,按理来说这事就应该已经算是完结了,但是朱允炆的死法很有问题,而且这种死法是不可以被透露出去的,哪怕几乎大部分聪明人都猜到了什么,但是在大面上也得有一个过得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