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修道养生(1 / 2)

至尊曲 王昭之 1213 字 2023-09-17

丘山真人不认为自己在修道方面能走多远,但在传授徒弟方面,他不想误人子弟,除了要教道与德,还要授寻真养生之术。养生之二,是宽容,因为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三、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正是因此提倡大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四、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无求便是安心法,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

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五、调适精神是养生金钥匙

调适精神,就是要保持心胸开阔,心情舒畅。

人生的道路坎坷曲折,难免遇到不如意之事,对此有两种态度:一是积极的态度,胸襟开阔,心平气和,处之泰然,采取各种办法化解矛盾;一种是消极态度,生气动怒,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伤害感情,僵化关系,激化矛盾,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在道门养生学中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

道门认为“大怒伤肝”“怒则气上”,生气动怒会引起肝脏功能失调,使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于流畅,肝气上逆,最容易引发头晕头痛、胸肋胀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聋、鼻腔充血、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会引发昏厥而导致“气死人”的事情发生。

道门理论有七情五志,任何一种情绪波动过度,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有“忧伤肺、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之说。

比如“思伤脾”,即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消化不良等症,人常会变得面黄肌瘦,高兴过度也一样。

了解到情志过及的危害,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调摄心理,不以得到而喜,不以失去而悲,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夜不归认为丘山真人不一定是合格的修行者,但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师尊。

他懂的东西很多,不仅教会了他修道养生,还传授了道门修炼的九大宗旨,这可是密不外传的修行秘密!

这修行秘密一告诉夜不归后,便成了丘山真人留给他的最后遗产。

丘山真人说首先只要先证得长生,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练,使人生更加圆满,把有限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里边。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清静?如何把贪欲去除?达至修道成真?

只要遵循道家修炼的九大宗旨,能认真的修、认真的行,就能得到仙果。

九大宗旨为:

一、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养德,外在修持。内功,内在修炼,是心性。

太上老君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一点是让人行善积德,在修行过程当中,“积德成仙”。

不是说从自己内修就能成仙,那么内在修炼及外在功德做多做大也可成仙。

“圣者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也善之。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也信之。”这是说明人们外在的行功,这人好,对他亦好,这人不好,对他也是好的,不管有信与否,都要有信于他。这是人们外在的行持。

人们